[发明专利]一种调距螺旋桨螺距测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35978.5 | 申请日: | 2019-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302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丁举;刘正浩;王建强;叶正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0八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B11/00 | 分类号: | G01B11/00;G01B11/14;G01B11/26;B63B7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俞涤炯 |
地址: | 20000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旋桨 螺距 测量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调距螺旋桨螺距测量方法,包括:步骤1,将调距螺旋桨调整至设定螺距位;步骤2,采用扫描仪对调距螺旋桨上的所有定位标点进行扫描并将扫描结果发送至一计算设备上;步骤3,计算设备根据扫描结果形成一第一坐标系;步骤4,在第一坐标系中,分别在调距螺旋桨的每片桨叶1上选取第一参考点和第二参考点,并计算得到第一参考点和第二参考点的实际螺距值;步骤5,将调距螺旋桨处于除设定螺距位外的其他一个螺距位下,随后返回步骤2,输出所有第一参考点和所有第二参考点的实际螺距值。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获得螺旋桨真实螺距值,可以广泛应用于螺旋桨基本竖放及轴基本水平放置的工作情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调距螺旋桨螺距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螺旋桨是当前各类船舶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推进器形式,主要分为定距螺旋桨和调距螺旋桨。定距螺旋桨螺距不可调节,船舶运营过程中只能以设计螺距工作,不能适应船舶的多工况需求。调距螺旋桨螺距可调节,船舶运营过程中可以采用各种螺距工作,非常适应船舶的多工况需求,有利于主机在各种转速下发出最大功率。调距桨包括可转动的桨叶、桨毂和桨毂内部装设的转叶机构等。当调距机构动作时就可以带动桨叶旋转,从而改变螺旋桨的螺距。在调距桨集成车间需要把成品桨叶装配到桨毂上,并进行各种螺距位的装配调试,但一直以来调距桨叶螺距的装配精度都是通过分析得到,缺乏直接的测量数据。调距桨各叶片螺距的精度是制造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指标,直接影响到螺旋桨的水动力性能、空泡性能和噪声性能。实船试航中有时发现调距桨螺距设定与设计预报结果存在不一致的情况,从而怀疑螺距指示值与真实的螺距值存在差异。
采用螺距规等仪器测量螺距的传统测量方法,要求桨叶必须水平放置,不能适应螺旋桨的台架试验状态甚乃至实船安装状态。螺旋桨水平放置,螺旋桨轴向与竖直方向一致,采用螺距规或三坐标测量仪可测量叶面或叶背的螺距值。但装配好处于调试过程中的调距桨是竖放的,安装在船尾的调距桨(或定距桨)也是竖放的,此时螺旋桨轴向与水平方向基本一致,难以采用螺距规或三坐标测量仪测量叶面或叶背的螺距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旨在克服以上困难,提供了一种调距螺旋桨螺距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调距螺旋桨调节为处于预设的测量模式下,并在所述调距螺旋桨的多个预设位置预先粘贴定位标点,所述调距螺旋桨的桨轴上还设置多个螺距位,其中包括一设定螺距位,所述设定螺距位对应于一设定螺距特征半径;
还包括:
步骤1,将所述调距螺旋桨调整至所述设定螺距位;
步骤2,采用扫描仪对所述调距螺旋桨上的所有定位标点进行扫描,并将扫描结果发送至一计算设备上;
步骤3,所述计算设备根据所述扫描结果形成一第一坐标系,所述第一坐标系的原点为所述调距螺旋桨的油缸端面的中心点,X-Y平面为所述油缸端面,X轴和Y轴分别指向所述调距螺旋桨的桨叶,Z轴垂直于所述油缸端面并指向所述调距螺旋桨的浆轴;
步骤4,在所述第一坐标系中,以所述设定螺距特征半径为参照,以所述第一坐标系的原点为圆心,分别在所述调距螺旋桨的每片桨叶上的导边和随边上选取第一参考点和第二参考点,并计算得到第一参考点和第二参考点的实际螺距值;
步骤5,将所述调距螺旋桨处于除所述设定螺距位外的其他一个螺距位下,随后返回所述步骤2,直到所述桨轴中的所有所述螺距位均测量完毕后,输出所有所述第一参考点和所有所述第二参考点的所述实际螺距值。
优选的,所述测量模式的所述调距螺旋桨的轴向和水平方向的夹角小于等于±15°。
优选的,所述调距螺旋桨的油缸上设置有多个圆柱形工装,所述圆柱形工装的设置位置与所述调距螺旋桨的桨叶一一对应;所述定位标点由玻璃微珠制作,粘贴在所述调距螺旋桨的油缸、桨榖、桨叶和每个所述圆柱形工装上。
优选的,所述定位标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100毫米,并且在所述调距螺旋桨的曲率变化密集的地方进行加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0八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0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359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