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产胞外多糖的乳酸菌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707050.6 | 申请日: | 2019-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086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军;陈波;梁明明;杨欢东;于靓;朱立科;任大喜;刘建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一鸣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R1/46 |
代理公司: | 温州知远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62 | 代理人: | 汤时达;刘超 |
地址: | 325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产 多糖 乳酸菌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产胞外多糖的乳酸菌,名称为inm25‑ST,菌株的分类名称:嗜热链球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产胞外多糖的乳酸菌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是乳酸菌的链球菌属中唯一可应用在发酵食品上的菌株,通常与保加利亚乳杆菌配伍做酸乳的基础发酵剂。性能优良的嗜热链球菌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胞外多糖。胞外多糖 (Exopolysaccharides,EPS)是指乳酸菌在生长、代谢过程中分泌到细胞外的黏液多糖或荚膜多糖的总称。胞外多糖是一种活性高分子化合物,经研究,乳酸菌胞外多糖不仅具有改善酸乳流变特性,增加酸乳粘度,提高酸乳稳定性的优良特性,对人体还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和降低胆固醇等生理作用,而且基本无细胞毒性,使其成为食品科学、天然药物等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近些年发酵乳产品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工业化生产的酸乳产品质地稀薄,粘度低,保水能力差,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极易产生乳清大量析出的现象,严重影响产品品质,因此市面大部分乳制品采用添加琼脂、果胶或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等增稠剂成分来提高酸乳品质。然而增稠剂的使用不仅会影响酸乳的风味也有悖于消费者对安全、无添加产品的追求。对生产者和消费者而言,迫切希望能使用性能优良的发酵剂菌株生产安全绿色的纯天然酸乳。目前我国乳制品行业的发酵剂以进口为主,因此筛选发酵性能优良的乳酸菌并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发酵剂对我国乳制品工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其次,由于胞外多糖的产量低,受多种合成因素的影响,提取过程又很复杂,很难进行工业化生产。目前有关胞外多糖的研究报道多集中在真菌多糖,乳酸菌胞外多糖的研究相对较少,对嗜热链球菌胞外多糖的研究就更少,且胞外多糖的产量偏低。因此筛选高产胞外多糖的嗜热链球菌,对于改善酸乳品质,开发功能性发酵制品,提高胞外多糖的工业化生产,扩展胞外多糖在食品和制药方面的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高产胞外多糖的乳酸菌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方案实现:一种高产胞外多糖的乳酸菌,名称为 inm25-ST,菌株的分类名称: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保藏编号为CGMCC NO.15446,保藏日期为:2018年03月12日,保藏单位为: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进一步的,所述乳酸菌高产胞外多糖,其胞外多糖产量为:476.3-644.0 mg/L。
一种胞外多糖,将inm25-ST发酵的脱脂酸乳通过等电点法除酪蛋白,酶解后,用三氯乙酸沉淀离心,取上清液用乙醇沉淀,将所述沉淀溶解于超纯水后再用超纯水透析,即得。
一种高产胞外多糖的乳酸菌的筛选方法,从M17培养基中挑取具有拉丝倾向的乳酸菌菌落,纯化培养,然后接种于灭菌脱脂牛奶进行发酵,选取发酵乳质地粘稠,拉丝明显的乳酸菌。
一种高产胞外多糖的乳酸菌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在发酵食品中的应用。
一种发酵剂,发酵剂的活性成分包含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thermophilus)。
一种发酵剂的应用,在发酵食品中的应用。
一种功能性脱脂发酵乳,将嗜热链球菌inm25-ST或嗜热链球菌 inm25-ST发酵剂,按2-5%(v/v)比例接种到11-13%(w/v)的灭菌脱脂乳中发酵4.5-5.5h,发酵温度为37-43℃,得到具有高含胞外多糖,质地粘稠,低脂,风味丰富的发酵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一鸣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学,未经浙江一鸣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070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