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电池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44840.4 | 申请日: | 2019-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543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三好恭介;髙田聡志;酒井秀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50/204 | 分类号: | H01M50/204;H01M50/244;H01M50/249;H01M50/502;H01M10/613;H01M10/615;H01M10/625;H01M10/6556;H01M10/6567;B60L50/60;B60L58/26;B60L58/27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马爽;臧建明 |
地址: | 日本东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用电 装置 | ||
1.一种车辆用电池装置,其包括:电池单元搭载部,收容电池单元群,所述电池单元群包含多个层叠的电池单元;以及接口盒,集成所述电池单元搭载部与外部的连接功能,所述车辆用电池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单元搭载部连接于所述接口盒的外表面中的对置的两个侧面中的至少一者,
所述接口盒在与所述电池单元搭载部连接的所述侧面以外的任一个所述外表面,具有可将所述接口盒连结于另一接口盒的连结部,
所述接口盒在与所述电池单元搭载部连接的所述侧面以外的任一个所述外表面,具有用于与外部连接的接口部,
所述连结部包含所述接口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口盒在与所述电池单元搭载部连接的所述侧面以外的任一个所述外表面,具有独立于所述接口部而用于定位所述接口盒与所述另一接口盒的定位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机构是较所述接口部朝所述接口盒与所述另一接口盒的连结方向突出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单元搭载部具有供调温液沿着所述电池单元的层叠方向而流通的调温液流路,
所述接口部包含进行电力的授受的电力用接口部、及进行所述调温液的授受的调温液用接口部,
所述电池单元搭载部的所述电池单元群相对于所述电力用接口部而电连接,
所述电池单元搭载部的所述调温液流路相对于所述调温液用接口部而可使调温液流通地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温液用接口部是相对于所述电力用接口部而配置于下方或相对于所述电力用接口部而配置在沿水平方向隔离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单元搭载部在与连接于所述接口盒的端面为相反侧的端面具有端板,
所述电池单元搭载部的所述电池单元群在所述接口盒的所述侧面与所述端板之间,在所述电池单元的层叠方向上受到压缩、夹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用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电池单元搭载部连接的所述接口盒的所述侧面为平坦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用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板具有调温液流路的折返流路,所述折返流路与所述电池单元搭载部的所述调温液流路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电池单元搭载部连接的所述接口盒的所述侧面各自具有:电气配线用开口部,可使遍及所述电池单元搭载部与所述接口盒之间而设的电气配线插通;以及调温液用开口部,可与所述电池单元搭载部的调温液流路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用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温液用开口部是设于与所述电池单元搭载部的所述调温液流路的一端部对应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用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单元搭载部在所述电池单元群的上方具有可配置所述电气配线的空间部,
所述电气配线用开口部是设在与所述电池单元搭载部的所述空间部对应的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接口盒的内部,设有跨及所述对置的两个侧面间的梁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用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梁部是配置在与所述电池单元搭载部中的所述电池单元群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对应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4484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