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实时定量PCR对玉米品种抗旱性进行鉴定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34005.2 | 申请日: | 2019-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843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段会军;崔彦宏;刘松涛;王亚菲;陶勇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95 | 分类号: | C12Q1/6895;C12Q1/6851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李兴林 |
地址: | 07100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实时 定量 pcr 玉米 品种 抗旱性 进行 鉴定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实时定量PCR对玉米品种抗旱性进行鉴定的方法,其是对玉米品种在苗期生长过程中进行干旱胁迫,同时设置对照组,提取玉米植株的总RNA,并对其中DNAJ基因表达量进行检测,获得表达量抗旱指数DIE;利用DIE表达量抗旱指数对玉米进行抗旱性能评价。本发明可实现对玉米抗旱性的快速准确鉴定,为玉米抗旱性筛选提供技术支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玉米品种抗旱性鉴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实时定量PCR对玉米品种抗旱性进行鉴定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玉米作为世界上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其生产力严重受到干旱的威胁。玉米抗旱性表现是由自身的遗传效应和环境因素共同制约的,因作物的生长发育时期不同,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到目前为止任何单项的抗旱研究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直接准确的评价玉米的抗旱性。玉米抗旱性鉴定的方法有很多,主要包括田间直接鉴定法、人工模拟环境法、生理指标法、分子生物学鉴定法等。其中田间直接鉴定法是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对作物生长形态进行鉴定,但这些方法存在着时间长、受环境因素制约,特别是年际间降水变幅较大,使研究的数据结果难以重复等缺点;人工模拟环境法是指在干旱棚、生长箱或人工气候室里通过调控土壤、空气的含水量,人为造成实验所需的干旱胁迫环境,并通过研究玉米的生长发育、生理过程或者产量结果的变化来评价水玉米抗旱性的方法,此方法需要一定的设备,能耗花费相对较大,其创造的干旱胁迫环境与自然条件下田间生产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导致实验结果与田间直接鉴定的结果有一定差异;生理生化指标鉴定植株抗旱性主要是利用叶片水分相关的指标、质膜透性和酶活性等进行鉴定,但是,这些理化指标会因生长环境、生育时期的不同而发生改变,也容易因所用试剂及人为操作带来误差;分子生物学鉴定法是指基于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基础上,利用相关的分子标记构建饱和的分子遗传图谱,并对玉米的抗旱基因进行定位,利用分子标记进行玉米抗旱品种的选择,抗旱属于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近年来发现了许多抗旱性QTL,但是标记的多态性频率很低,单个QTL对表型差异影响小,上位性效应很难进行评估等原因,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还需进行深一步研究。因此,迫切需要建立新技术和发现新的标记物来解决这些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玉米品种抗旱性检测方法,其是利用干旱胁迫处理后测定玉米植株RNA中DNAJ的表达量,最终获得表达量抗旱指数DIE,利用表达量抗旱指数DIE对玉米品种进行抗旱能力评价。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实时定量PCR对玉米品种抗旱性进行鉴定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选择待评价的玉米品种,将其播种于铺有蛭石的育苗盘中,在玉米植株的生长至3叶期进行干旱胁迫处理,同时设置对照组;
干旱胁迫处理7天后,提取玉米植株第一展开叶片的总RNA;
采用实时定量PCR对提取的总RNA中DNAJ基因表达量进行检测,获得干旱胁迫DNAJ的表达量以及对照组DNAJ表达量;
计算玉米表达量抗旱指数DIE,依据以下公式:
表达量抗旱系数DCE=干旱胁迫DNAJ表达量÷对照组DNAJ表达量
DIE=(表达量抗旱系数DCE×干旱胁迫DNAJ的表达量)÷所有玉米品种干旱胁迫表达量的平均数;
依据DIE对玉米品种抗旱能力进行评价,其中DIE≥1.3为极抗旱,DIE为1.11~1.19为强抗旱;DIE为0.91~1.10为中等抗旱;DIE为0.1~0.90为弱抗;DIE≤0.70为极弱抗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农业大学,未经河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340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