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检测遗传性耳聋基因突变位点的引物、试剂盒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587424.5 | 申请日: | 2019-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298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3 |
发明(设计)人: | 孙翠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艾迪康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6883 | 分类号: | C12Q1/6883;C12Q1/6858;C12N15/11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黎双华 |
地址: | 31003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引物 扩增 遗传性耳聋 试剂盒 检测 基因突变位点 线粒体12S 基因突变 扩增引物 突变位点 灵敏度 正反向 个位 变性 测序 送检 位点 样本 | ||
本发明公开了检测遗传性耳聋基因突变位的引物、试剂盒和方法,扩增引物包括扩增GJB2基因包含四个位点c.235delC、c.176_191del16、c.35delG和c.299delAT的引物;(ⅱ)扩增GJB3基因包含位点538C>T的引物;(ⅲ)扩增SLC26A4基因包含IVS7‑2A>G和2168A>G的引物;(ⅳ)扩增线粒体12S rRNA包含m.1555A>G和m.1494C>T的引物。用这些引物对送检样本进行PCR扩增,并对PCR产物进行正反向扩增、纯化后变性、直接测序可以精确的检测到相应的突变位点,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和成本低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用于体外诊断耳聋相关基因GJB2、GJB3、SL26A4、IVS7-2、线粒体12S rRNA基因突变热点的检测,对于指导耳聋临床筛查及指导用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背景技术
先天性耳聋是人类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目前新生儿耳聋发生率为0.1%~0.3%。中国6000万残疾人口中2100万为听力残疾者,且每年新发耳聋患儿8万名,位居各类残疾性疾病之首。根据国内耳聋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在已确定与非综合征性耳聋(NSHI)相关的基因中,缝隙连接蛋白26基因(GJB2)、SLC26A4和线粒体基因(mtDNA)12SrRNA是导致中国大部分NSHI的3个最常见的致病基因。
通过对上述几种种基因的检测,第一可以指导抗生素的应用,人群中有部分人线粒体线粒体12S rRNA 1555 A>G基因突变对氨基糖甙类药物极其敏感,少剂量短时应用有可能发生耳聋。在用药前进行耳聋基因检测是非常必要的。第二减缓耳聋的发展,GJB2基因检测中235delC纯合突变,是先天性耳聋确定的致病原因;PDS(SLC26A4)基因检测中PDS纯合或复合突变是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明确的致病原因。第三评价再次生育子女出现耳聋的几率。遗传性耳聋也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技术提前干预,父母在孕前就可了解到子女出现遗传性耳聋的几率,并在孕中对胎儿进行检测,看其是否存在遗传性耳聋。听力正常的新生儿则可通过脐带血尽早筛查出是否为药物性耳聋基因携带者或大前庭导水管综合症患者,及早预防,防止接触诱因,避免或延缓听力下降。对出生就重度耳聋或全聋的新生儿,可以明确病因,如确定遗传引起的,就可以尽早配助听器或电子耳蜗,使患儿聋而不哑,与人正常交流沟通。真正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检测遗传性耳聋基因突变位点的引物,其特征在于,包括:(ⅰ)扩增GJB2基因包含四个位点c.235delC、c.176_191del16、c.35delG和c.299delAT的引物;(ⅱ)扩增GJB3基因包含位点538C>T的引物;(ⅲ)扩增SLC26A4基因包含IVS7-2A>G和2168A>G的引物;(ⅳ)扩增线粒体12S rRNA包含m.1555A>G和m.1494C>T的引物;其碱基序列为:
GJB2 F:AAACCGCCCAGAGTAGAAGAT;
GJB2 R:AAGAAGATGCTGCTTGTGTAGG;
GJB3 F:ACGACAACGCAGGCAAGA;
GJB3 R:TGGCAGATGAGGTAGCAGAG;
IVS7-2 F:ATTGCTCACCATTGTCGTCTG;
IVS7-2 R:TACTAAGAGGAACACCACACTCA;
2168 F:GGTTCTTTGACGACAACATT;
2168 R:ACCTTGACCCTCTTGAGAT;
12S rRNA F:AGAGTAGAGTGCTTAGTTGAACA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艾迪康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未经杭州艾迪康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874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