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中机油热管理控制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76164.1 | 申请日: | 2019-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599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王齐;夏朝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台州滨海吉利发动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5/00 | 分类号: | F01M5/00;F01M1/16;F01M1/02;F01P3/08;F01P7/1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贾允 |
地址: | 31005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润滑 系统 机油 管理 控制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中机油热管理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发动机主油道内的机油温度;判断机油温度是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如果是,控制可变排量机油泵按照高压模式工作,电控活塞冷却喷嘴关闭;如果否,继续判断机油温度是否小于第二温度阈值;如果机油温度大于等于第一温度阈值且小于第二温度阈值,控制可变排量机油泵按照高压模式工作,电控活塞冷却喷嘴开启。本发明将可变排量机油泵与电控活塞冷却喷嘴有效的进行结合,根据机油温度进行分段式控制,同时控制可变排量机油泵的高低压模式和电控活塞冷却喷嘴的开闭;实现快速提升油温,降低机油粘度进而减小油耗,同时避免了因活塞温度过低而导致排放增加。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润滑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中机油热管理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的广泛普及,人们越来越关注汽车的性能,而发动机作为汽车的重要部件,其性能也在不断提高。一般的发动机润滑系统,机油由机油泵从油底壳吸出,经主油道分配给各零部件如轴承、活塞、活塞冷却喷嘴等。
随着排放及油耗法规要求的日益严苛,可变排量机油泵及电控活塞冷却喷嘴等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现有技术通过发动机的工作载荷、油温、机油压力等参数对可变排量机油泵和电控活塞冷却喷嘴单独控制,并未有技术将二者有效的进行结合。现有技术中常见的控制方法多为:根据机油压力单独控制电控活塞冷却喷嘴的开闭,根据发动机工作载荷单独控制电控活塞冷却喷嘴的开闭,根据机油压力单独控制可变排量机油泵的排量,根据发动机载荷控制可变排量机油泵。
上述单独控制方法仅考虑解决机油泵或活塞冷却喷嘴在控制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特别是外部环境温度较低的情况下,需要对发动机进行暖机。但在现有技术中的暖机阶段,发动机开启后,根据机油压力或发动机载荷单独控制活塞冷却喷嘴持续开启向活塞进行持续的喷射机油。但此时活塞所处的环境温度相对不高,无需向活塞进行喷射机油,活塞冷却喷嘴的持续开启会造成活塞温度过低,导致发动机燃烧恶化、油耗增加、排放增加;且在此阶段,活塞冷却喷嘴的开启导致润滑系统需求流量不同,现有技术常根据压力反馈控制机油泵的排量,会造成暖机阶段机油温度不够的情况下,机油粘度大,各润滑效果差,整机摩擦功大,油耗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中机油热管理控制方法及装置,解决现有润滑系统中可变排量机油泵与活塞冷却喷嘴单独控制造成排放增加、油耗增加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中机油热管理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发动机主油道内的机油温度;
判断所述机油温度是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
如果是,则控制可变排量机油泵按照高压模式工作,同时电控活塞冷却喷嘴关闭;
如果否,则继续判断所述机油温度是否小于第二温度阈值;
其中第一温度阈值小于第二温度阈值,
如果所述机油温度大于等于第一温度阈值且小于第二温度阈值,则控制所述可变排量机油泵按照高压模式工作,同时电控活塞冷却喷嘴开启。
进一步地,如果所述机油温度不小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则继续判断所述机油温度是否小于第三温度阈值;其中第二温度阈值小于所述第三温度阈值;
如果是,则根据发动机转速和发动机负荷,控制所述可变排量机油泵按照高压模式或低压模式工作,同时控制所述电控活塞冷却喷嘴的开启或关闭。
进一步地,如果所述机油温度不小于所述第三温度阈值,则所述可变排量机油泵按照高压模式工作,同时所述电控活塞冷却喷嘴开启。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发动机转速和发动机负荷,控制可变排量机油泵按照高压模式或低压模式工作,同时控制电控活塞冷却喷嘴的开启或关闭,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台州滨海吉利发动机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台州滨海吉利发动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761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