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系列分子标记及其在小麦穗发芽基因分子标记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74842.0 | 申请日: | 2019-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843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发明(设计)人: | 贺洁;李锁平;张大乐;苏亚蕊;李玉阁;高安礼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95 | 分类号: | C12Q1/6895;C12N15/11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张晓萍 |
地址: | 475001***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系列 分子 标记 及其 麦穗 发芽 基因 中的 应用 | ||
本申请属于小麦分子育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系列分子标记及其在小麦穗发芽基因分子标记中的应用。分子标记一共4个,包括一个SSR标记和三个KASP标记,其中SSR标记为Xgwm383b标记;三个KASP标记为:A009711、A009180、A009716。品种培育中,节节麦中优异基因向小麦中转移的途径主要是创制一系列的小麦/节节麦代换系,通过远缘杂交的手段将节节麦染色体导入到小麦背景中。针对这一育种方法,本申请以实际的F2群体为例,设计了系列分子标记,从而用来检测、跟踪导入小麦背景中的节节麦染色体情况,并进而用来指导小麦抗穗发芽新品种培育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小麦分子育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系列分子标记及其在小麦穗发芽基因分子标记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小麦穗发芽 ( Pre-harvest sprouting,PHS)是一种小麦收获前生理成熟后因阴雨或潮湿环境所导致的穗上发芽现象。穗发芽现象不仅影响小麦产量,而且严重影响加工品质、种子储存及下年的播种质量,进而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
小麦穗发芽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气候灾害,世界各地小麦产区都有穗发芽现象发生,造成的损失也较为严重。我国穗发芽主要出现在长江流域、西南麦区和东北春麦区,黄淮麦区的陕西关中也曾多次发生大面积穗发芽。因其造成损失大,各国育种学家对小麦穗发芽都很重视,对其鉴定方法、抗性机制、遗传机理和分子标记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小麦抗穗发芽育种尚未有突破性进展。因此,穗发芽问题仍是小麦育种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近年来,与小麦穗发芽的分子标记及开发工作取得了较大突破。例如:Anderson等(RFLP Analysisi of genomic regions associated with resistance to pre-harvestsprouting in wheat. Crop Science.1993)找到8个与穗发芽关联的基因组区域,定位出10个与穗发芽抗性相关的RFLP标记;另外,利用基因控制的形态特征也可用于穗发芽抗性的标记,例如:2B、2D 位点上发现的控制上表皮蜡质的位点即与穗发芽抗性相关(King ,Epicuticular waxes and regulation of ear wetting and pre-harvest sprouting inbarley and wheat. Euphytica. 2000)。现有技术中,对于部分主效QTL与抗穗发芽关联度也做了较多研究。但总体上,由于穗发芽抗性受多个位点控制,因此,对于不同位点的深入研究、以及针对不同位点开发与穗发芽相关的分子标记,从而用于辅助筛选抗穗发芽的小麦品种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技术价值。
发明内容
本申请目的在于部分分子标记用引物,从而可对部分抗穗发芽相关基因进行标记,并进而用来指导抗穗发芽小麦新品种培育。
本申请所采取的技术方案详述如下。
用来标记抗穗发芽相关基因的系列分子标记,一共4个,包括一个SSR标记和三个KASP标记(SSR标记为一对引物,每个KASP标记为一套引物),其中SSR标记命名为Xgwm383b标记,三个KASP标记分别命名为:A009711、A009180、 A009716标记;碱基序列如SEQ IDNO.1~11所示,具体序列为:
Xgwm383b:
Xgwm383b -F:5'- ACGCCAGTTGATCCGTAAAC-3',
Xgwm383b -R:5'- GACATCAATAACCGTGGATGG-3';
A009711:
A009711-1:5'-TGGTGATTAGCATCATCGGAATGG-3',
A009711-2:5'-TTGGTGATTAGCATCATCGGAATGT-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大学,未经河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748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