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废气后处理系统和用于再生颗粒过滤器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04890.2 | 申请日: | 2019-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171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S.保克纳;F-C.B.冯塞默恩-林登斯特杰纳;M.曼兹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3/027 | 分类号: | F01N3/027;F01N9/00;F01N3/035;F01N3/30;F01N13/00;F01N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李萌 |
地址: | 德国沃***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气 处理 系统 用于 再生 颗粒 过滤器 方法 | ||
1.一种用于内燃机(10)的废气后处理系统,所述内燃机(10)具有排气装置(20),所述废气后处理系统包括靠近发动机的三元催化器(22)和布置在靠近发动机的三元催化器(22)下游的颗粒过滤器(26)或四元催化器(27),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三元催化器(22)的下游并且在所述颗粒过滤器(26)或四元催化器(27)的上游布置有可电加热式三元催化器(24),其中,在靠近发动机的三元催化器(22)的下游并且在可电加热式三元催化器(24)的上游构造有用于将二次空气引入所述排气装置(20)的废气通道(18)的引入点(48),并且其中,在所述引入点(48)的下游并且在可电加热式三元催化器(24)的上游布置有氢气催化器(28)。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后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过滤器(26)设计为不具有起催化作用的涂层。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废气后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电加热式三元催化器(24)设计为不具有氧存储器。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后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气装置(20)中在靠近发动机的三元催化器(22)上游布置有第一λ传感器(36),以及在所述氢气催化器(28)下游并且在可电加热式三元催化器(24)上游布置有第二λ传感器(38)。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废气后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起三元催化作用的涂层的颗粒过滤器(26)设计为四元催化器(27),并且在排气装置(20)中在靠近发动机的三元催化器(22)上游布置有第一λ传感器(36),以及在可电加热式三元催化器(24)下游并且在四元催化器(27)上游布置有第二λ传感器(38)。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后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二次空气由二次空气系统(40)提供,所述二次空气系统(40)包括二次空气泵(42)和二次空气管路(46),所述二次空气管路(46)将二次空气泵(42)与所述引入点(48)连接,其中,在二次空气管路(46)中布置有二次空气阀(44)。
7.一种用于使内燃机(10)的排气装置(20)中的颗粒过滤器(26)或四元催化器(27)再生的方法,其中,所述内燃机(10)以其排气口(16)与所述排气装置(20)连接,在所述排气装置(20)中,沿废气穿流排气装置(20)的流动方向布置有靠近发动机的三元催化器(22),在靠近发动机的三元催化器(22)的下游布置有可电加热式三元催化器(24)并且在可电加热式三元催化器(24)的下游布置有颗粒过滤器(26)或四元催化器(27),其中,在靠近发动机的三元催化器(22)的下游并且在可电加热式三元催化器(24)的上游构造有用于将二次空气引入所述排气装置(20)的废气通道(18)的引入点(48),并且其中,在所述引入点(48)的下游并且在可电加热式三元催化器(24)的上游布置有氢气催化器(28),所述内燃机(10)还包括二次空气系统(40),借助所述二次空气系统(40)在靠近发动机的三元催化器(22)的下游并且在可电加热式三元催化器(24)的上游能够将二次空气引入所述排气装置(20)的废气通道(18),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当需要所述颗粒过滤器(26)或四元催化器(27)的再生时,激活可电加热式三元催化器(24),
-将可电加热式三元催化器(24)加热至其起燃温度(TLO),
-将所述内燃机(10)的燃烧空气比从按化学计量的燃烧空气比(λE=1)调整为低于化学计量的燃烧空气比(λE1),并且同时
-将二次空气在靠近发动机的三元催化器(22)的下游输入排气装置(20),从而在所述颗粒过滤器(26)或四元催化器(27)的进口处产生高于化学计量的排气空气比(λEG1)。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颗粒过滤器(26)或四元催化器(27)上的压差低于阈值(pS)时,结束所述颗粒过滤器(26)或四元催化器(27)的再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0489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