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对称电机分布式驱动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83723.4 | 申请日: | 2019-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393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7 |
发明(设计)人: | 余卓平;熊璐;陈辛波;杭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K1/02 | 分类号: | B60K1/02;B60K17/1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杨宏泰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机 传动 新能源汽车 分布式驱动 对称电机 右半轴 左半轴 减速器 左轮 减速器壳体 空间利用率 左传动组件 车辆行驶 传动效率 传动组件 对称设置 减速器壳 通用性强 平顺 固定的 后轴 前轴 右轮 体内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对称电机分布式驱动系统,包括减速器、与左半轴传动的左轮以及与右半轴传动的右轮,该系统还包括分别与减速器壳体两侧一体式固定的电机M1和电机M2,所述的电机M1和电机M2沿新能源汽车前轴或后轴对称设置,所述的减速器壳体内设有用以实现左半轴和电机M1传动的左传动组件以及用以实现右半轴和电机M2传动的右传动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结构紧凑合理、空间利用率高、车辆行驶平顺、通用性强、传动效率高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驱传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对称电机分布式驱动系统。
背景技术
新能源电动汽车具有低噪声、可操作性强、零排放等诸多优点,是节能减排与智能汽车发展的重要趋势。其中,纯电动汽车按驱动系统类型可分为集中式驱动与分布式驱动两大类。分布式驱动系统构型作为新兴的驱动系统,在动力学控制、整车结构设计、能量效率及其它性能方面均有很多优点。且与集中式驱动系统电动汽车相比较,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具有驱传动链短、传动效率高、结构紧凑等突出优点。其中,分布式驱动系统构型又可分为轮边驱动系统与轮毂驱动系统两大类。考虑到轮毂电机普遍存在制造成本高、簧下质量负效应高等问题,轮毂驱动系统目前还不适用于中高速电动汽车的设计。与轮毂电机相比,轮边驱动系统中的高速电机具有体积小、成本低、功率密度高等优点,轮边驱动系统更加易于实际应用。因此,考虑到轮边驱动系统是目前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的主流驱动系统构型,现在需要开发出一种更加优越的高可靠性轮边分布式驱动系统以适应当前电动汽车发展的市场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对称电机分布式驱动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对称电机分布式驱动系统,包括减速器、与左半轴传动的左轮以及与右半轴传动的右轮,该系统还包括分别与减速器壳体两侧一体式固定的电机M1和电机M2,所述的电机M1和电机M2沿新能源汽车前轴或后轴对称设置,所述的减速器壳体内设有用以实现左半轴和电机M1传动的左传动组件以及用以实现右半轴和电机M2传动的右传动组件。
所述的左传动组件包括依次传动连接的电机M1一级减速主动齿轮、电机M1一级减速从动齿轮、电机M1二级减速主动齿轮和电机M1二级减速从动齿轮,所述的电机M1一级减速主动齿轮与电机M1的输出轴固接,电机M1二级减速从动齿轮通过左半轴上端万向节与左半轴一端传动连接。
所述的左半轴另一端通过左半轴下端万向节与左轮传动连接。
所述的右传动组件包括依次传动连接的电机M2一级减速主动齿轮、电机M2一级减速从动齿轮、电机M2二级减速主动齿轮和电机M2二级减速从动齿轮,所述的电机M2一级减速主动齿轮与电机M2的输出轴固接,所述的电机M2二级减速从动齿轮通过右半轴上端万向节与右半轴一端传动连接。
所述的右半轴另一端通过右半轴下端万向节与右轮传动连接。
所述的减速器、电机M1和电机M2均设置在车身上。
该系统通过双电机共同驱动方式,具体为:
电机M1的动力依次通过电机M1一级减速主动齿轮、电机M1一级减速从动齿轮、电机M1二级减速主动齿轮与电机M1二级减速从动齿轮进行两级减速后输出到左半轴,再通过左半轴下端万向节B传递给左轮;
电机M2的动力依次通过电机M2一级减速主动齿轮、电机M2一级减速从动齿轮、电机M2二级减速主动齿轮与电机M1二级减速从动齿轮进行两级减速后输出到右半轴,再通过右半轴下端万向节传递给右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8372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悬置结构
- 下一篇:车辆下部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