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型无人船的混合动力自主控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451985.2 | 申请日: | 2019-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823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30 |
发明(设计)人: | 彭章明;王雄东;龚友平;陈慧鹏;陈昌;陈国金;苏少辉;刘海强;冯仓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H21/20 | 分类号: | B63H21/20;H02J7/00;H02J7/14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1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动力 推进船舶 无人船 自主控制装置 柴油发动机 柴电机组 电池动力 推进装置 船舶 电池组 动力电池组 燃油经济性 动力系统 负载选择 控制模块 能源分配 续航能力 影响功率 电机相 动力源 螺旋桨 冗余性 组连接 电机 供电 输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型无人船的混合动力自主控制装置,包括混合动力推进装置和动力系统能源分配控制模块,所述混合动力推进装置包括柴电机组和电池动力组,柴电机组分别与双向DC/AC转换器和其他设备相连接,电池动力组连接有DC/AC逆变器和双向DC/AC转换器,双向DC/AC转换器与其他设备相连接,双向DC/AC转换器与电机相连接,电机与螺旋桨相连接。本发明使得无人船兼具柴油发动机推进船舶和动力电池组供电推进船舶的优点:与柴油发动机推进船舶相比,混合动力船舶能够根据速度和负载选择合适的动力源,在不影响功率输出的情况下拥有更好的燃油经济性和冗余性;与电池组提供动力的船舶相比,混合动力船舶拥有更好的续航能力,且初期投入成本也相对低一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人船混合动力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型无人船的混合动力自主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无人船是把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机器人技术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水上交通工具。它可以在环境测量、安防救援、海洋调查、无人航运甚至军事应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现有的无人船大多采用电力推进,虽然相比较于采用柴油发动机推进,电力推进具有低污染,低噪声,燃料利用率高等优点,但由于电池组所储存的电力有限,不能满足一定的续航要求,而且其所能提供的动力较弱,不能使船舶高速满负荷运行。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型无人船的混合动力自主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小型无人船的混合动力自主控制装置,包括混合动力推进装置和动力系统能源分配控制模块,所述混合动力推进装置包括柴电机组和动力电池组,所述柴电机组分别与双向DC/AC转换器和其他设备相连接,所述动力电池组连接有DC/AC逆变器和双向DC/AC转换器,所述双向DC/AC转换器与其他设备相连接,所述双向DC/AC转换器与电机相连接,所述电机与螺旋桨相连接。
所述动力系统能源分配控制模块包括可控切换开关,功率监测仪和能源分配控制单元,所述可控切换开关设在柴电机组和其他设备之间,所述功率监测仪设在电机和螺旋桨之间,所述能源分配控制单元分别与柴电机组,电池动力组,可控切换开关和功率监测仪相连接。
所述柴电机组包括柴油机,联结轴和发电机,所述柴油机和发电机通过联结轴相连接,所述发电机分别连接双向DC/AC转换器和其他设备。
所述动力电池组包括电池组和双向DC/DC变换器,所述电池组与双向DC/DC变换器相连接,所述双向DC/DC变换器再分别连接DC/AC逆变器和双向DC/AC转换器。
采用自主控制的混合动力装置的无人船舶兼具柴油发动机推进船舶和动力电池组船舶供电推进的优点,与柴油发动机推进船舶相比,混合动力船舶能够根据速度和负载选择合适的动力源,在不影响功率输出的情况下拥有更好的燃油经济性和冗余性;与单独依靠电池组提供动力的船舶相比,混合动力船舶拥有更好的续航能力,且初期投入成本也相对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柴电机组;2、动力电池组;3、功率监测仪;4、能源分配控制单元;5、可控切换开关;6、DC/AC逆变器;7、双向DC/AC转换器;8、电机;9、螺旋桨;10、其他设备;11、柴油机;12、联结轴;13、发电机;14、电池组;15、双向DC/DC变换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5198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