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99997.5 | 申请日: | 2019-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170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0 |
发明(设计)人: | 陆群;白术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06 | 分类号: | B60H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陈庆超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顺义区仁***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器 电机总成 外循环进风口 热管理系统 供风管道 风扇 空调 加热 空调系统制热 加热散热器 冷却液冷却 电动汽车 空调系统 空气通过 空气引导 冷却回路 热量传递 续航能力 再利用 散热 制热 水泵 连通 冷却 电池 释放 保证 | ||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车辆,该车辆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机总成冷却回路、风扇以及用于与前空调外循环进风口连通的第一供风管道,电机总成冷却回路上设置有电机总成、散热器和水泵,风扇用于将散热器周围的空气引导至第一供风管道中,以将散热器的热量传递至前空调外循环进风口。上述技术方案中,散热器将流经其中的冷却液冷却同时释放出热量,加热散热器周围的空气,再利用风扇将被加热的空气通过第一供风管道引导至前空调外循环进风口,从而使空调系统在制热时就可以直接利用加热后的空气,在保证对电机总成散热的同时降低了空调系统制热时所需的能量。尤其对电动汽车而言,能够减少对电池的损耗,提高车辆的续航能力。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车辆。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以电机为驱动装置进行驱动整车运动,伴随电动汽车的不断发展,电机散热逐渐得到关注。一般的电动汽车都采用动力电池为暖风系统提供电量。在冬季温度较低的环境下,或在需要持续供热的情况下,这种供暖方式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极大影响了电动车的续航能力。因此,如何利用电机、电机控制器等热源设备产生的热量具有重大意义。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该车辆热管理系统能够对电机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进行余热回收及充分利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机总成冷却回路、风扇以及用于与前空调外循环进风口连通的第一供风管道,所述电机总成冷却回路上设置有电机总成、散热器和水泵,所述风扇用于将所述散热器周围的空气引导至所述第一供风管道中,以将所述散热器的热量传递至所述前空调外循环进风口。
可选地,所述第一供风管道上设置有开关阀,所述开关阀用于截断和导通所述第一供风管道中流通的空气。
可选地,所述风扇为抽吸式风扇,所述车辆热管理系统还包括护风罩,所述护风罩罩设在所述散热器上,所述护风罩具有空气容纳腔,所述抽吸式风扇设置于所述护风罩的空气容纳腔的进风口,所述第一供风管道与所述空气容纳腔的第一出风口连通。
可选地,所述护风罩设置有开口大小可调的第二出风口。
可选地,所述车辆热管理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护风罩上的驱动装置,所述第二出风口上布置有多个遮挡片,所述多个遮挡片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二出风口的相对两侧,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多个遮挡片转动,以调节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开口大小。
可选地,所述车辆热管理系统还包括通信连接的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电机总成的温度,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来调节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开口大小,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开口大小与所述检测温度的大小正相关。
可选地,所述电机总成上还设置有排气及补液装置。
可选地,所述散热器为热管散热器,所述热管散热器与所述电机总成相邻布置,且所述热管散热器的冷却液入口与所述电机总成的冷却液出口相连。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基于上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所述电机总成的温度;
当所述电机总成的温度小于第一电机总成阈值,且驾驶室有采暖需求时,控制所述风扇工作,并关闭所述第二出风口;
当所述电机总成的温度大于所述第一电机总成阈值,并小于第二电机总成阈值,且驾驶室有采暖需求时,控制所述风扇工作,并开启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开口大小与所述电机总成的温度大小正相关,且使所述第二出风口处于全闭至全开状态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9999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