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车辆驾驶舱的攻击性行为检测系统与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83984.9 | 申请日: | 2019-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400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3 |
发明(设计)人: | 赵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陆投资(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015 | 分类号: | B60R21/015;B60R21/12;B60W30/12;B60W10/20;B60W10/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吴鹏;马江立 |
地址: | 20008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攻击性行为 驾驶舱 车辆驾驶舱 目标对象 控制电路板 摄像头 图像信息 检测 姿势 图像信息检测 检测系统 目标提取 行为检测 姿势识别 学习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检测车辆驾驶舱内的攻击性行为的系统,其中,该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摄像头,用于获取驾驶舱的图像信息;和控制电路板,用于根据由所述一个或多个摄像头获取的图像信息检测驾驶舱内是否发生攻击性行为,其中,所述控制电路板包括:目标提取模块,用于从驾驶舱的图像信息中提取出目标对象;姿势识别模块,用于识别所提取的目标对象的姿势;以及行为检测模块,用于将所识别的目标对象的姿势输入至预先训练好的学习模型中,以检测驾驶舱内是否发生攻击性行为。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对应的用于车辆驾驶舱内的攻击性行为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行为识别领域,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驾驶舱的攻击性行为检测系统与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乘客在公交车上殴打司机、抢夺方向盘的事件常有发生,这种极端行为不仅将公交车上的所有乘行人员都置于危险之中,而且还会危及到道路上的其它车辆和行人,严重危害了公共安全。
随着视频监控系统的普遍使用,在许多领域已出现了基于视频的暴力行为检测方案的应用。例如,来自英国剑桥大学、印度国家技术研究院和印度科学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研发了一种利用无人机的“暴力行为”检测系统,其能够识别人群中踢打、刺伤或掐脖子等暴力动作,准确率高达到85%以上。
但是,目前尚无应用于车辆上的一整套完善的暴力监测和应急系统,在有些公共交通工具中虽然安装有监控摄像头,但其大多用于对驾驶员进行身份鉴定和监控车辆上乘客的存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将攻击性行为检测方案应用于车辆的封闭驾驶舱场景内。具体地,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车辆驾驶舱的攻击性行为检测系统与方法,其能够利用摄像头信息检测车内特定对象(驾驶员和乘客)及其行为,易于实现暴力行为监控;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攻击性行为检测系统借助CAN总线与车辆的电子控制单元进行通信连接,从而能够在发生攻击行为的情况下,及时控制车辆采取对应的应急操作,降低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减少了由于攻击行为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该系统尤其适用于公共交通工具中。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检测车辆驾驶舱内的攻击性行为的系统,其中,该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摄像头,用于获取驾驶舱的图像信息;和控制电路板,用于根据由所述一个或多个摄像头获取的图像信息检测驾驶舱内是否发生攻击性行为,其中,所述控制电路板包括:-目标提取模块,用于从驾驶舱的图像信息中提取出目标对象;-姿势识别模块,用于识别所提取的目标对象的姿势;以及-行为检测模块,用于将所识别的目标对象的姿势输入至预先训练好的学习模型中,以检测驾驶舱内是否发生攻击性行为。
根据一有利的实施方案,所述行为检测模块与车辆的电子控制单元进行通信连接,所述电子控制单元适于根据行为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控制车辆执行相应的应急操作。
根据一有利的实施方案,当检测到驾驶舱内发生攻击性行为时,所述电子控制单元启动车辆的双跳灯以提醒道路上的其它车辆和行人。
根据一有利的实施方案,当检测到驾驶舱内发生攻击性行为且所述攻击性行为不涉及方向盘时,所述电子控制单元对车辆执行制动或限速操作。
根据一有利的实施方案,当检测到驾驶舱内发生攻击性行为且所述攻击性行为涉及方向盘时,所述电子控制单元启动车辆的车道保持系统,或者所述电子控制单元根据当前车速限制车辆的转向角度。
根据一有利的实施方案,所述系统还包括用于存储预先训练好的学习模型的存储器。
根据一有利的实施方案,所述攻击性行为包括争夺方向盘、恶意破坏驾驶舱内的仪器设备以及对驾驶员施加人身攻击。
根据一有利的实施方案,所述目标提取模块利用特征金字塔网络从驾驶舱的图像信息中提取出目标对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陆投资(中国)有限公司,未经大陆投资(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8398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