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桃红葡萄酒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52502.3 | 申请日: | 2019-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807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发明(设计)人: | 龚杰;李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夏贺兰山东麓庄园酒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G1/022 | 分类号: | C12G1/02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陈娟 |
地址: | 753000 宁夏***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酵 桃红葡萄酒 葡萄汁 制备 回温 二氧化硫 葡萄酒 上层 活性干酵母 静置澄清 预处理液 自然澄清 果胶酶 花色苷 结冰 残糖 除梗 加糖 速冻 香气 浸泡 破碎 采摘 抽出 储存 葡萄 保留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桃红葡萄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采摘的葡萄鲜果在预处理液中浸泡25‑35min;置于零下30℃‑零下25℃进行速冻结冰,储存12‑16h后;回温并除梗破碎后,继续升温至1‑3℃,加入二氧化硫和果胶酶,然后入灌;抽出部分葡萄汁;并进行自然澄清;将葡萄汁回温至10‑12℃,分离上层葡萄汁,添加活性干酵母,控制发酵温度,发酵启动后,进行加糖,7‑15天完成发酵;发酵至残糖为3.5‑4g/L,结束发酵,添加适量二氧化硫,随后静置澄清,分离上层葡萄酒,即可得到干型桃红葡萄酒。本发明制备的葡萄酒不但保留了香气浓郁,桃红色彩鲜润的特点,而且其中的花色苷含量也显著提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红酒酿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桃红葡萄酒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酿酒用的葡萄分为两种,一种是用来酿造红葡萄酒用的黑葡萄类,这些葡萄肯定是深红至黑色的;另一类是为酿造白葡萄酒的白葡萄类,这一类葡萄大部分是青绿色的,比如霞多丽/莎当妮/Chardonnay,长相思/白苏维翁/Sauvignon Blanc,雷司令(Riesling)等,但是也有小部分时红色的,比如琼瑶浆(Traminer),威格妮和某些克隆的灰皮诺等。而桃红,却可以游任于两大类葡萄之间酿造。
随着近些年我国葡萄酒消费量的逐年增加,调查发现,年轻一代消费者喜欢具有水果香气,尤其是芬芳、浓郁的水果香气,中低酸度,尤其是酸/甜度的平衡中能创造较甜回味,低单宁,口感柔滑或略带轻微涩感的单宁,酒体丰满有层次,回味甜美的新鲜类型葡萄酒,目前此类葡萄酒在国内市场所占份额很小,不能满足消费需求。
为了进一步拓展市场,并提高市场上的桃红葡萄酒的营养价值,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桃红葡萄酒的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桃红葡萄酒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桃红葡萄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采摘的葡萄鲜果在预处理液中浸泡25-35min;
B、置于零下30℃-零下25℃进行速冻结冰,储存12-16h后;回温至零下6-零下3℃;
C、除梗破碎后,继续升温至1-3℃,加入60-80g/T的二氧化硫,2小时后从灌口分次加入25-35g/T果胶酶,然后入灌;原料入罐完成后,立即抽出部分葡萄汁;对抽出的部分葡萄汁进行自然澄清;
D、将葡萄汁回温至10-12℃,分离上层葡萄汁,弃掉下层果肉、果籽、泥沙含量高的下层葡萄汁,添加200-250g/T活性干酵母,控制发酵温度17-20℃,发酵启动后,比重下降10-15,进行加糖,7-15天完成发酵;
E、发酵至残糖为3.5-4g/L,结束发酵,添加适量二氧化硫,随后静置澄清,分离上层葡萄酒,即可得到干型桃红葡萄酒。
优选的,所述的步骤A中,所述的预处理液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钠、ATP(腺嘌呤核苷三磷酸)和去离子水。
优选的,所述的步骤A中,所述的预处理液中含有重量百分比为0.02-0.05%的氯化钠和0.1-0.2%的ATP。
优选的,所述的步骤B中,葡萄从零下30℃-零下25℃升温至零下6-零下3℃的时间不低于6h。
优选的,所述的葡萄为黑皮诺。
花色苷:是花色素与糖以糖苷键结合而成的一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的花、果实、茎、叶和根器官的细胞液中,使其呈现由红、紫红到兰等不同颜色。花色苷是类黄酮——以黄酮核为基础的一类物质中能呈现红色的一族化合物。它由于其独特的功能性,而被应用于清除体内自由基、增殖叶黄素、抗肿瘤、抗癌、抗炎、抑制脂质过氧化和血小板凝集、预防糖尿病、减肥、保护视力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夏贺兰山东麓庄园酒业有限公司,未经宁夏贺兰山东麓庄园酒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525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