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牡丹SSR标记、其引物对及DNA分子身份证的构建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49054.1 | 申请日: | 2019-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291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发明(设计)人: | 吴静;张克中;窦德泉;胡增辉;李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农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Q1/6895 | 分类号: | C12Q1/6895;C12Q1/686;C12N15/11 |
代理公司: | 北京惟诚致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6 | 代理人: | 王慧凤;李巍 |
地址: | 102206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牡丹 ssr 标记 引物 dna 分子 身份证 构建 | ||
本发明公开了牡丹SSR标记、其引物对及DNA分子身份证的构建。本发明公开的牡丹SSR标记,由利用序列表中序列1‑40所示的40条单链DNA组成的引物组进行PCR扩增得到。利用本发明的引物组对不同牡丹品种进行PCR扩增,所得PCR产物均不相同,可以作为SSR标记用于鉴定牡丹基因型,进一步还可用于构建牡丹DNA分子身份证以及区分不同牡丹品种。本发明构建的牡丹DNA分子身份证直观,为牡丹品种资源的保护、利用及管理提供重要依据重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牡丹SSR标记、其引物对及DNA分子身份证的构建。
背景技术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隶属于芍药科(Paeoniaceae)芍药属(Paeonia)牡丹组(Sect.Moutan DC.),落叶亚灌木,是我国传统名花,被誉为“花中之王”,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近年来,研究还发现牡丹是一种优良的木本油料作物资源。因此,深入研究牡丹重要性状的分子机制是加速牡丹遗传改良的基础。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rker-assisted selection,MAS)策略是利用分子标记与控制表型性状基因紧密连锁特点,达到快速准确筛选优势基因型,缩短育种周期,提高育种效率。在众多的分子标记中,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亦称微卫星DNA,由于具有高信息含量、变异丰富、分布广泛且扩增稳定及共显性遗传等特点,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分子标记。近年来,研究者利用磁珠富集法和转录组测序法已经开发了一些牡丹SSR标记。然而,先前开发的SSR位点多来自基因组的随机区域,不清楚所在序列功能,多呈中性进化,往往与物种表型性状的连锁不紧密。与此不同,基因内开发的SSR标记,由于功能的重要性,在进化过程中往往会受到较强烈的选择压,导致与物种的表型性状紧密连锁。因此,开发功能基因内SSR标记是利用该技术进行重要性状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前提。
目前牡丹已经拥有大约2100个品种,随着品种的日益增多,牡丹品种的区分和鉴定越来越难,已成为困扰育种家和花农们的难题。DNA分子身份证是将植物种质资源的DNA指纹图谱按照一定规则转换为由数字或字母等符号构成的条形码标记,达到了在品种检索时更加直观的目的,为牡丹品种资源的保护、利用及管理提供重要依据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区分牡丹品种的方法及所用引物。
本发明首先提供了鉴定牡丹基因型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利用引物组对待测牡丹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得到PCR产物,检测各引物对PCR产物的大小,确定所述待测牡丹的基因型;所述引物组包括PSA5、PSB2、PSB7、PSB10、PSC3、PSC4、PSC8和PSD4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PSA5为由序列表中序列1和2所示的两条单链DNA组成的引物对;
所述PSB2为由序列表中序列3和4所示的两条单链DNA组成的引物对;
所述PSB7为由序列表中序列5和6所示的两条单链DNA组成的引物对;
所述PSB10为由序列表中序列7和8所示的两条单链DNA组成的引物对;
所述PSC3为由序列表中序列9和10所示的两条单链DNA组成的引物对;
所述PSC4为由序列表中序列11和12所示的两条单链DNA组成的引物对;
所述PSC8为由序列表中序列13和14所示的两条单链DNA组成的引物对;
所述PSD4为由序列表中序列15和16所示的两条单链DNA组成的引物对。
所述引物组还包括PS180、PS144、PS158、PS356、PS068、PS166、PS271、PS095、PS273、PS280、PS033和PS193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农学院,未经北京农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490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