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锆聚碳硅烷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94454.7 | 申请日: | 2019-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034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田秀梅;李凯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赛力菲陶纤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77/60 | 分类号: | C08G77/6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6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锆氧 聚碳硅烷 致密 二甲苯溶液 复合氧化层 有机聚合物 高温裂解 高温条件 含锆陶瓷 聚合反应 目标产物 耐高温性 陶瓷纤维 乙酰丙酮 异质元素 有机基团 有机金属 主链含硅 先驱体 氧化层 锆试剂 活化 锆源 游离 还原 合成 玻璃 扩散 引入 概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锆陶瓷先驱体聚碳硅烷的制备方法,先采用有机金属锆试剂与乙酰丙酮在150~250℃反应2~5h,配成浓度60~80%的二甲苯溶液,制得聚锆氧烷溶液;再将聚锆氧烷溶液与主链含硅的有机聚合物高温下发生聚合反应,制备得到目标产物。相较现有技术,本发明通过合成聚锆氧烷作为锆源,含有Zr‑O键,活化有机基团,提高了异质元素的引入概率;制备得到的含Zr的SiC陶瓷纤维在高温条件下,在空气中易生成玻璃ZrO2/SiO2复合氧化层,这种致密的氧化层可阻止氧向内部进一步扩散,在高温裂解过程,富余的游离C还原ZrO2得到ZrC,可以进一步大幅度提高材料的耐高温性、韧性和强度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锆聚碳硅烷的制备方法,涉及耐高温陶瓷先驱体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普通SiC纤维, 主要由SiCxOy复合相、β-SiC微晶、游离C构成, 其工作温度超过1200℃,SiCxOy复合相便分解产生CO和SiO,纤维显著失重,形成大量孔洞,晶粒迅速长大。力学性能急剧下降,远未达到人们对SiC纤维1800℃使用温度的期望值,也不能满足先进的航天技术、高性能发动机和涡轮机叶片等高温应用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研制和开发能耐1500℃或更高温度的SiC 纤维。目前改善SiC 陶瓷纤维性能的主要方法是: 在制备SiC 陶瓷先驱体过程中引入高熔点化合物或异质元素, 制备含异质元素SiC 陶瓷纤维。
在SiC 陶瓷先驱体引入Zr元素,制备得到的含Zr的SiC 陶瓷纤维在高温条件下,在空气中易生成玻璃复合氧化层,这种致密的氧化层可阻止氧向内部进一步扩散,使得陶瓷的抗氧化性能、耐高温性能大幅提升。
含锆耐超高温陶瓷先驱体的合成根据Zr原子的化学键合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Zr-C键: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基团配体(主要是Cp)通过丁基锂拔氢反应引入活性基团(主要是活性双键),之后将Si或者B引入;第二类是通过Zr-Cl键与格氏试剂等活性基团反应引入双键,并且进一步反应形成复相陶瓷先驱体。以上方式过程清晰明显,但是反应条件苛刻,且产率较低,不适于较大量合成。
(2)Zr-Si键:通过聚硅烷与多种Zr化合物的共混重排等形成Zr-Si键,这种方式对于反应的控制不足,多数仍然以机械混合的方式存在,导致耐高温组分的引入量较低,且作为复合材料使用时溶解性不佳。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锆聚碳硅烷的制备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含锆聚碳硅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有机金属锆试剂与乙酰丙酮在150~250℃反应2~5h,配成浓度60~80%的二甲苯溶液,制得聚锆氧烷溶液;
S2.将聚锆氧烷溶液与主链含硅的有机聚合物置于反应釜,用二甲苯充分溶解,对装置抽真空除氧,通高纯氮气保护,保证装置内无水无氧条件;进行机械搅拌,使其混合均匀;程序升温至温度420~450℃,总反应时间10~24h;
S3.待反应结束后,在320~350℃进行减压蒸馏出小分子和二甲苯,蒸馏完毕后,继续通氮气直到产物冷却至室温,即可得到黄色固体状的含锆聚碳硅烷。
作为优选的方案,在S1步骤中上述的有机金属锆试剂包括异丙醇锆、正丁醇锆或锆酸四丁酯的任意一种。
作为优选的方案,在S1步骤中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控制如下:170-200℃反应3 h。
作为优选的方案,在S1步骤中聚锆氧烷溶液的浓度为75%。
作为优选的方案,在S2步骤中上述的主链含硅的有机聚合物包括聚硅碳硅烷、聚环硅烷或聚碳硅烷的任意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赛力菲陶纤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赛力菲陶纤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9445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