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定量检测核酸的方法及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91243.8 | 申请日: | 2019-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294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李亮;金芜军;安娜;宛煜嵩;刘卫晓;郑子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Q1/6825 | 分类号: | C12Q1/6825;C12M1/34;G01N21/552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王浩然 |
地址: | 10008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核酸 定量检测 分析物 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 再生 实时荧光定量PCR 表面等离子共振 特异性定量 表面探针 实时监控 特异性强 芯片表面 样品分析 重复利用 灵敏度 扩散性 中芯片 传感器 标样 解离 探针 耗时 芯片 检测 平衡 | ||
1.一种定量检测核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根据目标核酸的基因序列选取与所述目标核酸互补的单链DNA备选探针;
S2,将所述备选探针以第一偶联量偶联于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的传感芯片表面;
S3,将含有已知浓度的所述目标核酸的溶液流经所述传感芯片并检测RU值响应信号,根据所述RU值响应信号计算得到质量控制参数QCratio;
S4,当QCratio不满足可靠性条件时,
改变所述备选探针的第一偶联量后再次进行步骤S3,并再次验证得到的QCratio是否满足所述可靠性条件;和/或
重新选取与所述目标核酸互补的单链DNA备选探针后再次进行步骤S2和S3,并再次验证得到的QCratio是否满足所述可靠性条件;
其中,所述第一偶联量为800~1200RU;
所述可靠性条件包括:QCratio≥0.2;
S5,重复步骤S4直至QCratio满足所述可靠性条件;
S6,当QCratio满足所述可靠性条件时,所述备选探针作为检测探针以第二偶联量偶联于所述传感芯片表面;将含有待测物的待测液流经所述传感芯片并检测待测液的RU值响应信号;若未产生RU值响应信号,则所述待测物中不含有所述目标核酸;若产生RU值响应信号,则所述待测物中含有所述目标核酸,根据所述待测液的RU值响应信号计算得到所述待测液中的所述目标核酸的浓度,其中,所述第二偶联量为1400~2000RU。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传感芯片表面结合有链霉亲和素;所述备选探针的5’端标记有生物素,所述备选探针的长度为23~30bp。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偶联包括如下步骤:将含有所述备选探针的偶联溶液流经所述芯片,使所述备选探针与所述芯片表面结合,得到所述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偶联溶液还含有HEPES、NaCl、EDTA和Surfactant P20;所述备选探针在所述偶联溶液中的浓度为20~100nM,所述偶联溶液流经所述传感芯片的流速为5~10uL/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步骤S4中,首先改变所述备选探针的所述第一偶联量后再次进行步骤S3,并再次验证得到的QCratio是否满足所述可靠性条件,其中所述第一偶联量在800~1200RU的范围内改变;
当在800~1200RU内的偶联量无法使QCratio满足所述可靠性条件时,重新选取与所述目标核酸互补的单链DNA备选探针后再次进行步骤S2和S3,并再次验证得到的QCratio是否满足所述可靠性条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S6中,所述待测液流经所述传感芯片的流速为2~100μL/min,时间为120~180s;所述待测液还含有浓度为10~13mM的HEPES、浓度为130~150mM的NaCl、浓度为3~5mM的EDTA和浓度为0.05~0.1体积%的Surfactant P20,所述待测液的pH为7.4~8.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方法还包括:在步骤S6之后,将所述传感芯片再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再生的方法包括:使再生试剂与所述传感芯片接触30s~60s进行再生处理;所述再生试剂为质量浓度为0.05%SDS溶液和/或浓度为30~40mM的NaOH溶液。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目标核酸为农癌杆菌终止子基因;所述检测探针的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1所示的序列。
10.一种用于定量检测核酸的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为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9124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