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化硅复相多孔陶瓷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06055.0 | 申请日: | 2019-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879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9 |
发明(设计)人: | 唐仕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仕平 |
主分类号: | C04B35/565 | 分类号: | C04B35/565;C04B35/622;C04B38/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21500 湖南省衡***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孔陶瓷 碳化硅 惰性气体保护 阴极 预烧料 坯料 制备 电解 洗涤 冷却 纳米四氧化三铁 无机陶瓷材料 电解质 抗热震性能 纳米碳化硅 纳米氧化铝 无机粘结剂 阳极 二次烧结 高温电解 缓慢升温 无水乙醇 原料组成 石墨 氧化钙 氧化镁 助熔剂 称量 熔盐 脱模 预烧 注模 断裂 取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化硅复相多孔陶瓷的制备方法,属于无机陶瓷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先按原料组成称量各组分,将纳米碳化硅、纳米四氧化三铁、纳米氧化铝、氧化钙、氧化镁、助熔剂、无机粘结剂和无水乙醇搅拌混合均匀后,注模,压制成型,脱模,得坯料;将坯料于惰性气体保护状态下,缓慢升温预烧,冷却,得预烧料;以预烧料为阴极,石墨为阳极,熔盐为电解质,于惰性气体保护状态下高温电解,再将阴极取出,洗涤,干燥,得电解料;将电解料于惰性气体保护状态下,进行二次烧结,冷却,洗涤,干燥,即得碳化硅复相多孔陶瓷。本发明所得碳化硅复相多孔陶瓷具有优异的抗热震性能和断裂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化硅复相多孔陶瓷的制备方法,属于无机陶瓷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多孔陶瓷由于具有均匀分布的微孔或孔洞,孔隙率较高、体积密度小,还具有发达的比表面及其独特的物理表面特性,对液体和气体介质有选择的透过性,能量吸收或阻尼特性,加之陶瓷材料特有的耐高温、耐腐蚀、高的化学稳定性和尺寸稳定性,使多孔陶瓷这一绿色材料可以在气体液体过滤、净化分离,化工催化载体、吸声减震、高级保温材料、生物植入材料,特种墙体材料和传感器材料等多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孔隙率作为多孔陶瓷材料的一个主要技术指标,其对材料性能有较大的影响。一般来讲,高孔隙率的多孔陶瓷材料具有更好的隔热性能和过滤性能,因而其应用更加广泛。
由于孔隙是影响多孔陶瓷性能及其应用的主要因素,因此在目前比较成熟的多孔陶瓷制备方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通过特殊方法控制孔隙的大小、形态,以提高材料性能,并相应地建立孔形成、长大模型,对孔隙形成的机理进行理论分析。
多孔陶瓷可分为2大类,即泡沫型和网眼型。泡沫型的多孔陶瓷的气孔是孤立的,其渗透率很低。而网眼型多孔陶瓷为开孔三维网状骨架结构,且气孔是相互贯通的,这种多孔陶瓷作为过滤材料具有的显著特点:为流体通过时压降小,比表面积大,与流体接触效率高,重量轻。因而这种多孔陶瓷被广泛用作高温烟气的处理、催化剂载体、固体热交换器和电极材料等。其制备方法有发泡法、溶胶-凝胶法、添加造孔剂法、有机泡沫浸渍法和化学气相沉积或渗透法。下面主要介绍添加造孔剂法。添加造孔剂法:该工艺通过在陶瓷配料中添加造孔剂,利用造孔剂在坯体中占据一定的空间,然后经烧结,造孔剂离开基体而成气孔来制备多孔陶瓷。这种制品既具有较高的气孔率(一般为50%左右),又具有很高的强度。该工艺的关键在于造孔剂的种类和用量的选择。对造孔剂的要求是在加热过程中易于排除;排除后在基体中无有害残留物;不与基体反应。所以造孔剂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两类。无机造孔剂有碳酸铵、碳酸氢铵、氯化铵等高温可分解盐类以及其它可分解的化合物如Si3N4或无机碳如煤粉、碳粉等。有机造孔剂主要是一些天然纤维、高分子聚合物和有机酸等,如锯末、萘、淀粉、聚乙烯醇、尿素、甲基丙烯酸甲脂、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等。成孔剂颗粒的大小和形状决定了多孔陶瓷材料气孔的大小和形状,气孔率的高低取决于造孔剂的用量及烧结温度等。
多孔陶瓷因其多孔结构,必然造成材料本身力学性能的下降,并且随着孔隙率的提高,力学性能急剧下降。但是考虑到多孔陶瓷的应用,通过各种手段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已成为当今研究的重要方面。目前传统的碳化硅复相多孔陶瓷在制备过程中由于SiC和其它组分之间的结合力不足,导致产品的断裂强度和抗热震性能无法进一步提升,因此还需对其进行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传统碳化硅复相多孔陶瓷在制备过程中由于SiC和其它组分之间的结合力不足,导致产品的断裂强度和抗热震性能无法进一步提升的弊端,提供了一种碳化硅复相多孔陶瓷的制备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1)按重量份数计,依次取80~120份纳米碳化硅,10~12份纳米四氧化三铁,10~20份纳米氧化铝,8~10份氧化钙,8~10份氧化镁,3~5份助熔剂,20~30份无机粘结剂,40~100份无水乙醇,搅拌混合均匀后,注模,压制成型,脱模,得坯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仕平,未经唐仕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060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