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车辆的束角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175163.6 | 申请日: | 2019-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716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4 |
发明(设计)人: | 小岛洋介;泷下谦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5/04 | 分类号: | B62D5/04;B62D6/00;B60G3/20;B62D1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付林;王小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器 束角 输出 电动马达 控制系统 操作量 驱动力 致动器 齿轮传动机构 控制器控制 校正操作 与操作 移位 减小 车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束角控制系统。该束角控制系统包括:致动器,该致动器具有输出部,该输出部被构造为经由齿轮传动机构接收电动马达的驱动力,并且被所述驱动力移位,使得输出部的位移改变车轮的束角;和控制器,该控制器控制电动马达,其中,控制器被构造为计算电动马达的操作量,并且在控制器确定输出部的当前位移方向和输出部的与操作量对应的位移方向彼此相反时,控制器校正操作量,以减小该操作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束角控制系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降低用于改变束角的致动器的卡嗒声的技术。
背景技术
一些四轮车辆除了具有前轮转向系统之外,还具有四轮束角控制系统,其中,前轮转向系统被构造为根据由驾驶员进行的方向盘的旋转操作使左右前轮转向,并且后轮束角控制系统被构造为根据前轮转向量和车速可变地控制左右后轮的束角(例如,参见JP2013-248896A)。后轮束角控制系统包括用于各后轮的致动器,使得致动器将用于对应后轮的转向节连接到车体。各致动器包括:输出轴,该输出轴被支撑为能够相对于壳前进和后退;和电动马达,该电动马达经由齿轮传动机构驱动输出轴。电动马达由电控单元(ECU)控制为使得致动器的输出轴相对于壳前进和后退。即,致动器被使得在车体与转向节之间伸张和收缩,以改变对应后轮的束角。
致动器的齿轮传动机构在啮合齿轮之间具有侧隙。因此,在驱动电动马达时,齿轮齿的碰撞可能产生卡嗒声(齿碰撞噪声)。可以设想通过减小侧隙来降低卡嗒声,但这将需要齿轮的更高制造精度,因此,将导致更高的制造成本。由此,需要一种可以在不增加制造成本的情况下降低卡嗒声的用于车辆的新型束角控制系统。
发明内容
鉴于前述背景,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降低卡嗒声的用于车辆的束角控制系统。
实现任务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束角控制系统,该束角控制系统包括:致动器24,该致动器具有输出部29,该输出部被构造为经由齿轮传动机构30接收电动马达28的驱动力,并且由驱动力移位,使得输出部的移位改变车轮的束角;和控制器55,该控制器控制电动马达,其中,控制器被构造为计算电动马达的操作量,并且在控制器确定输出部的当前移位方向和与操作量对应的输出部的移位方向彼此相反时,控制器校正操作量,以减小操作量。
根据该结构,在输出部的当前位移方向和与电动马达的操作量对应的输出部的位移方向彼此相反(即,齿轮传动机构的配对齿轮的抵接方向变化且配对齿轮的齿发生碰撞)时,控制器校正操作量,以减小操作量,从而抑制电动马达在相反方向上的转速的增大。从而,确保存在足以使输出部的位移速度在配对齿轮的齿碰撞彼此之前降低的时间段。因此,在配对齿轮的齿彼此碰撞时,配对齿轮之间的相对速度变小,并且这降低动能。因此,可以抑制由齿轮之间的碰撞生成的卡嗒声(齿碰撞噪声)。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地,束角控制系统还包括传感器48,该传感器被构造为检测与输出部的位置有关的状态量,其中,控制器被构造为基于来自传感器的信号而获得输出部的当前位移方向,并且在输出部的当前位移方向和与操作量对应的输出部的位移方向彼此相反时,控制器校正电动马达操作量,以减小操作量。
根据该结构,可以基于来自传感器的信号获得输出部的当前位移方向,并且可以更可靠地检测输出部的当前位移方向和与操作量对应的输出部的位移方向何时彼此相反。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地,束角控制系统还包括被构造为检测车速的车速传感器56,其中,车速越低,控制器在校正操作量时将操作量减小的越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1751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