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160km/h动车组制动系统闸片托铸造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96205.7 | 申请日: | 2019-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228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发明(设计)人: | 刘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春冶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22 | 分类号: | B22C9/22;B22C9/08;B22D2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苏友娟 |
地址: | 261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160 km 车组 制动 系统 闸片托 铸造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160km/h动车组制动系统闸片托铸造工艺,工件安装:从模具型板底部用M16螺栓将外冒口固定在模具型板上,用AB将补缩通道胶粘在产品上,从模具型板底部用2个M12螺丝将浇道固定在模具型板上;预热:将通电块连接电源,使连接环带动多根加热丝同时发热,对内冒口进行加热,加热到一定时长或一定温度时,断开电源连接;补缩浇筑:将浇筑液通过内冒口浇入,本发明涉及铸造工艺技术领域。该160km/h动车组制动系统闸片托铸造工艺,外冒口为导热性差的材质,内冒口为导热性差的材质,通过在外冒口和内冒口之间设置加热丝用于为内冒口加热,进而使浇筑液在流经内冒口时不会提前冷却凝固,保证好了浇筑补缩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铸造工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160km/h动车组制动系统闸片托铸造工艺。
背景技术
铸造是人类掌握比较早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已有约6000年的历史。约在公元前1700-前1000年之间已进入青铜铸件的全盛期,工艺上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铸造是将液体金属浇铸到与零件形状相适应的铸造空腔中,待其冷却凝固后,以获得零件或毛坯的方法。被铸物质多为原为固态但加热至液态的金属(例:铜、铁、铝、锡、铅等),而铸模的材料可以是砂、金属甚至陶瓷。因应不同要求,使用的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160km动力集中闸片托原生产工艺为树脂砂造型,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低,造型每小时5-8型。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后试验采用粘土砂生产线生产,造型每小时能达到40-60型,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但是试制的产品经过X射线检发现存在内部缺陷,等级超过客户要求。对闸片拖原工艺缺陷位置的产品壁厚分析,发现缺陷的位置的产品壁厚差异太大,形成了较大的热节部位,而当冒口对热节部位补缩时,由于补缩通道处的产品壁厚较薄,补缩通道太小,补缩通道比热节部位提前冷却,冒口根本起不到补缩的作用,导致产品缺陷的出现。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160km/h动车组制动系统闸片托铸造工艺,解决了现有技术在浇筑时,补缩通道比热节部位提前冷却,冒口根本起不到补缩的作用,导致产品出现缺陷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160km/h动车组制动系统闸片托铸造工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工件安装:从模具型板底部用M16螺栓将外冒口固定在模具型板上,用AB将补缩通道胶粘在产品上,从模具型板底部用2个M12螺丝将浇道固定在模具型板上;
步骤二:预热:将通电块连接电源,使连接环带动多根加热丝同时发热,对内冒口进行加热,加热到一定时长或一定温度时,断开电源连接;
步骤三:补缩浇筑:将浇筑液通过内冒口浇入,浇筑液通过三角均分块分开为两股流到两个补缩通道内,然后流到产品内进行补缩。
优选的,所述步骤二中,拆除电源连接后,用耐高温物品遮挡通电块。
优选的,所述步骤三中,补缩浇筑时,浇筑方向为横向,使浇筑液落到三角均分块的顶峰。
本发明在还公开了一种160km/h动车组制动系统闸片托铸造装置,包括模具型板和外冒口,所述模具型板顶部的左右两侧均通过螺栓与外冒口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模具型板顶部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产品,所述外冒口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内冒口,所述外冒口的内部且位于内冒口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加热丝,且加热丝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加热丝的底端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环,且连接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通电块,所述通电块的一侧贯穿外冒口并延伸至外冒口的外部。
优选的,所述内冒口内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三角均分块。
优选的,所述产品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产品靠近内冒口的一侧与内冒口的前后两侧之间均连通有补缩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春冶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春冶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962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