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葡萄糖氧化酶和酿酒酵母的霉菌毒素生物降解剂及其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053293.2 申请日: 2019-01-21
公开(公告)号: CN109554356B 公开(公告)日: 2022-11-29
发明(设计)人: 张秀江;胡虹;王秋菊;谷立峰;卓辉 申请(专利权)人: 河南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主分类号: C12N9/04 分类号: C12N9/04;C12N1/18;A23L5/20;C12R1/865
代理公司: 郑州天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3 代理人: 聂孟民
地址: 450003*** 国省代码: 河南;4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葡萄糖 氧化酶 酿酒 酵母 霉菌 毒素 生物降解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发明涉及含葡萄糖氧化酶和酿酒酵母的霉菌毒素生物降解剂及其应用,有效解决霉菌毒素生物降解剂的生产,及降解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和T‑2毒素,实现在仔猪和肉鸡霉变饲料中的应用问题,由质量比:葡萄糖氧化酶和酿酒酵母yk18发酵培养物1︰1~9制成;葡萄糖氧化酶为粉末状饲料添加剂葡萄糖氧化酶,酶活力≥2000 u/g和酶活力≥5000 u/g,或液体饲料添加剂葡萄糖氧化酶,酶活力≥10000 u/mL;将酿酒酵母yk18在平板种子培养基上活化,以v/v计2%转接于含液体发酵培养基中培养,再按v/v计5%加入液体发酵培养基,得到酿酒酵母yk18液体发酵培养液,然后固体培养基密封培养,风干。本发明方法简单,易生产制备,降解剂的酶活力强,是霉菌毒素生物降解剂上的创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特别是一种含葡萄糖氧化酶和酿酒酵母的霉菌毒素生物降解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霉菌毒素污染给饲料工业、畜牧业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严重威胁人类动物源食品安全。世界卫生组织估测,全球约有25%的农作物受到霉菌毒素污染,2%以上不能食用,造成经济损失接近1万亿美元/年。国家粮食局调研发现,我国谷物霉菌毒素阳性率90%以上,因霉变造成的粮食产后损失每年高达2100万吨(占粮食总产量4.2%),直接经济损失约为180~240亿元/年,间接损失超过1000亿元/年。

霉菌毒素(Mcyotoxin)是霉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有毒的次级代谢产物。霉菌毒素广泛存在于谷物、粮食和饲料原料中。主要的霉菌毒素包括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T)、单端抱霉烯族毒素(Trichothecenes,主要有T-2毒素、新茄病镰刀菌烯醇NEO和呕吐毒素DON)、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赭曲霉毒素(Ochratoxin A,OTA)及烟曲霉毒素(Fumonisins)等。有效控制和解决霉菌毒素对粮食和饲料的污染,对改善动物生产性能和提高人类食品安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霉菌毒素去除和降解方法有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吸附剂吸附法及生物降解法。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存在效果不稳定、营养成分损失大以及难以规模化生产和广泛推广应用等缺点。吸附剂吸附法是目前应用较多的方法,但吸附剂吸附法主要对黄曲霉毒素具有较好的吸附作用,对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等霉菌毒素几乎没有吸附效果,且吸附剂大多会影响饲料中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对动物的消化吸收。

霉菌毒素生物降解技术通过微生物本身及其代谢产生的物质与毒素作用,能够达到破坏霉菌毒素毒性基团的效果,并且该技术还具有解毒效率高、特异性强、对饲料和环境没有污染等特点和优势,成为近年来业界关注的热点。

生物技术降解霉菌毒素主要有生物转化型、酶解型及吸附型等三种途径。生物转化型是通过筛选某些微生物,利用其代谢过程中生物转化作用,使霉菌毒素遭到破坏或转变为低毒或无毒的物质。酶解型是利用某些特殊的生物酶降解或分解霉菌毒素,使其转变为低毒或无毒的物质。吸附型是利用某些对霉菌毒素具有吸附功能的特殊生物材料吸附霉菌毒素,使其不对或减轻对动物造成危害。

生物降解技术要想实现规模化应用,仍然面临许多急待解决的难题。就目前来看,中国对霉菌毒素生物降解的研究还主要侧重于对降解单一毒素菌株的筛选及解毒能力的研究,而对于筛选出高活性同时降解多种霉菌毒素的菌株研究却很少。由于生物酶来源的特殊性、作用的专一性和应用条件苛刻性等,对霉菌毒素降解酶及其在实际生产应用的研究也很少。筛选能高效降解多种霉菌毒素的微生物,研发能高效降解霉菌毒素的生物酶制剂是成功控制霉菌毒素的关键,也是霉菌毒素生物降解技术研究领域重要突破点和发展方向。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含葡萄糖氧化酶和酿酒酵母的霉菌毒素生物降解剂及其应用,可有效解决霉菌毒素生物降解剂的生产,及降解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和T-2毒素,实现在仔猪和肉鸡霉变饲料中的应用问题。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河南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532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