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明目护眼组合物及其用途和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46710.0 | 申请日: | 2019-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501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任玉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任玉娟 |
主分类号: | A61K36/88 | 分类号: | A61K36/88;A61P27/02;A61K31/045;A61K35/6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励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7 | 代理人: | 赵爽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明目 护眼 组合 及其 用途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明目护眼组合物及其用途和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明目护眼组合物的原料包括野菊花、女贞子、决明子、谷精草、桑叶、蒲公英、冰片、珍珠粉和薄荷脑。该明目护眼组合物安全可靠,可以显著缓解成人长时间用眼引起的视觉疲劳、眼部干涩、目赤、视物不清等症状,并改善眼周皮肤,恢复眼部活力,达到补益肝肾、清热泻火和益精明目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明目护眼组合物及其用途和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视疲劳又称眼疲劳,是指在从事近距离注视的工作或学习时,由于过度使用眼睛而产生的眼部疲劳,主要以视物模糊、不耐久视,眼干涩不适、酸胀流泪,头痛眩晕等为临床表现,是一种以眼部自觉症状为基础,眼或全身因素与精神(心理)因素相互交织的综合征,其病因复杂多样,与精神、心理、环境、个人体质、膳食及生活方式等因素相关,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近年来,电脑、智能手机等视频终端的大量普及,视疲劳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患者生理上的疲劳、疼痛及其引发的焦虑、烦躁、失眠等负面情绪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与学习,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视疲劳的特点是以自觉症状为主,且症状在用眼之后加重,休息后减轻或消失。
西医学认为视疲劳病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眼部相关疾病(结膜炎、干眼症、睑缘炎、角膜炎、白内障等)、屈光不正、调节与辐辏功能障碍、眼外肌功能障碍,全身性疾病,精神神经因素及环境因素等,并且西医多采用对因治疗,如屈光不正通过佩戴眼镜矫正;手术方法矫正散光;眼外肌训练或化学药物治疗等。而中医学将该视疲劳病归为“肝劳”范畴,现代中医一般认为视疲劳的发病主要以肝肾阴虚、脾胃虚弱、气滞血瘀为基础,而过度用眼、劳心伤神则是其发病诱因;肝肾不足,精血耗损而不能上荣;脾虚气弱,目失所养;劳瞻竭视而暗耗精血,心血亏虚;肝郁气滞,无以滋养眼目,从而导致视疲劳。中医注重全身调整,休息养护,通过针对具体病因病机的辨证论治以及“治未病”的调理措施,来预防、缓解、治疗视疲劳及相关症状,然而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患者采用的药物的疗效也不尽相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明目护眼组合物及其用途和制备方法。该明目护眼组合物安全可靠,可以显著缓解成人长时间用眼引起的视觉疲劳、眼部干涩、目赤、视物不清等症状,并改善眼周皮肤,恢复眼部活力,达到补益肝肾、清热泻火和益精明目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法,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明目护眼组合物。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明目护眼组合物的原料包括野菊花、女贞子、决明子、谷精草、桑叶、蒲公英、冰片、珍珠粉和薄荷脑。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明目护眼组合物,野菊花、蒲公英、桑叶和谷精草具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退翳的作用,女贞子和决明子具有滋补肝肾、清热明目的作用,冰片和薄荷脑疏风散热、清利头目,珍珠粉安神定惊、明目消翳,发明人发现,通过将野菊花、女贞子、决明子、谷精草、桑叶、蒲公英与冰片、珍珠粉和薄荷脑配合使用,不仅可以达到协同的效果,而且安全可靠,尤其适用于改善成人视疲劳问题,可以显著缓解成人长时间用眼引起的视觉疲劳、眼部干涩、目赤、视物不清等症状,并改善眼周皮肤,恢复眼部活力,达到补益肝肾、清热泻火和益精明目的效果。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明目护眼组合物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原料中,所述野菊花、所述女贞子、所述决明子、所述谷精草、所述桑叶、所述蒲公英、所述冰片、所述珍珠粉和所述薄荷脑的质量比为10-100份:10-100份:10-100份:10-100份:10-100份:10-100份:10-100份:5-50份:5-50份。由此可以显著提高明目护眼组合物补益肝肾、清热泻火和益精明目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任玉娟,未经任玉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467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