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功率逆变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20573.3 | 申请日: | 2019-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139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发明(设计)人: | 田庆;张豪;韩庆军;肖婵娟;张会青;梁文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7/00 | 分类号: | H02M7/00;H05K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韩建伟 |
地址: | 26611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逆变模块 碳化硅功率模块 逆变装置 支撑框架 逆变器 轻量化 封装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功率逆变装置,包括:支撑框架和多个功率逆变模块,多个功率逆变模块相互间隔地设置在支撑框架内;其中,功率逆变模块为混合碳化硅功率模块。功率逆变模块采用混合碳化硅功率模块,其封装尺寸小,损耗低,可以提高整个模块的小型化和轻量化。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逆变器体积较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器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功率逆变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人们对降低环境负荷要求的不断提高。逆变器作为轨道交通牵引装置中的重要部件,应用非常广泛。
然而,现有的逆变器采用常规的硅基功率器件,存在体积大、质量大、效率低的问题,已经无法满足应用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功率逆变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逆变器体积较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功率逆变装置,包括:支撑框架;多个功率逆变模块,多个功率逆变模块相互间隔地设置在支撑框架内;其中,功率逆变模块为混合碳化硅功率模块。
进一步地,功率逆变装置还包括:正负复合母排,与各个功率逆变模块均连接,用于向各个功率逆变模块输入直流电压;其中,正负复合母排设置在支撑框架的第一侧面上。
进一步地,功率逆变装置还包括:多个驱动模块,与各个功率逆变模块对应连接,用于向各个功率逆变模块提供驱动信号以控制功率逆变模块的导通和关断;其中,多个驱动模块相间隔设置在支撑框架的第二侧面上;第二侧面与第一侧面为支撑框架相对的两个侧面。
进一步地,驱动模块包括:光信号收发单元,光信号收发单元通过光纤与控制设备连接,以接收控制设备发送的驱动信号。
进一步地,支撑框架包括:两个侧板,两个侧板沿支撑框架的延伸方向相对设置;其中,第二侧面与第一侧面位于两个侧板之间。
进一步地,功率逆变装置还包括:支撑电容,正负复合母排通过支撑电容与各个功率逆变模块连接,用于将正负复合母排输入的直流电压进行稳压后输入功率逆变模块;其中,支撑电容设置在支撑框架的上方并位于两个侧板之间。
进一步地,功率逆变装置还包括:交流输出铜排,与各个功率逆变模块均连接,用于将功率逆变模块变换后的交流电压输出。
进一步地,功率逆变装置还包括:散热器,设置在支撑框架的底部;其中,散热器包括散热基板,散热基板安装在支撑框架底部;各个功率逆变模块相互间隔地安装在散热基板的上端面上进行散热。
进一步地,散热器还包括:多根散热管,多根散热管间隔设置在散热基板的下端面,用于吸收功率逆变模块的散热。
进一步地,散热管的延伸方向与散热风机的吹风方向一致。
进一步地,靠近散热基板中部的各根散热管之间的间距小于靠近散热基板两端的各根散热管之间的间距。
进一步地,散热管包括管壳,管壳内填充设置有吸液芯和工作介质。
进一步地,散热器还包括:热敏电阻,设置在散热基板的上端面并与功率逆变模块间隔设置,用于监测散热基板的温度;其中,支撑框架上设置有控制信号接口,控制信号接口与热敏电阻连接以将监测的散热基板的温度的传送至控制设备以计算功率逆变模块的结温。
进一步地,热敏电阻为多个,多个热敏电阻与各个功率逆变模块一一对应地设置。
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功率逆变装置,包括:支撑框架和多个功率逆变模块,多个功率逆变模块相互间隔地设置在支撑框架内;其中,功率逆变模块为混合碳化硅功率模块。功率逆变模块采用混合碳化硅功率模块,其封装尺寸小,损耗低,可以提高整个模块的小型化和轻量化。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逆变器体积较大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205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