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功率逆变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20573.3 | 申请日: | 2019-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139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发明(设计)人: | 田庆;张豪;韩庆军;肖婵娟;张会青;梁文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7/00 | 分类号: | H02M7/00;H05K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韩建伟 |
地址: | 26611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逆变模块 碳化硅功率模块 逆变装置 支撑框架 逆变器 轻量化 封装 | ||
1.一种功率逆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框架(10);
多个功率逆变模块(20),多个功率逆变模块(20)相互间隔地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10)内;
其中,所述功率逆变模块(20)为混合碳化硅功率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逆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逆变装置还包括:
正负复合母排(30),与各个所述功率逆变模块(20)均连接,用于向各个所述功率逆变模块(20)输入直流电压;
其中,所述正负复合母排(30)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10)的第一侧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功率逆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逆变装置还包括:
多个驱动模块(40),与各个所述功率逆变模块(20)对应连接,用于向各个所述功率逆变模块(20)提供驱动信号以控制所述功率逆变模块(20)的导通和关断;
其中,多个所述驱动模块(40)相间隔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10)的第二侧面上;
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为所述支撑框架(10)相对的两个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功率逆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块(40)包括:
光信号收发单元(41),所述光信号收发单元(41)通过光纤与控制设备连接,以接收所述控制设备发送的所述驱动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功率逆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10)包括:
两个侧板(11),两个所述侧板(11)沿所述支撑框架(10)的延伸方向相对设置;
其中,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位于两个所述侧板(11)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功率逆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逆变装置还包括:
支撑电容(50),所述正负复合母排(30)通过所述支撑电容(50)与各个所述功率逆变模块(20)连接,用于将所述正负复合母排(30)输入的直流电压进行稳压后输入所述功率逆变模块(20);
其中,所述支撑电容(50)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10)的上方并位于两个所述侧板(11)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功率逆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逆变装置还包括:
交流输出铜排(60),与各个所述功率逆变模块(20)均连接,用于将所述功率逆变模块(20)变换后的交流电压输出。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功率逆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逆变装置还包括:
散热器(70),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10)的底部;
其中,所述散热器(70)包括散热基板(71),所述散热基板(71)安装在所述支撑框架(10)底部;各个所述功率逆变模块(20)相互间隔地安装在所述散热基板(71)的上端面上进行散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功率逆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70)还包括:
多根散热管(72),多根所述散热管(72)间隔设置在所述散热基板(71)的下端面,用于吸收所述功率逆变模块(20)的散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功率逆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72)的延伸方向与散热风机的吹风方向一致。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功率逆变装置,其特征在于,靠近散热基板(71)中部的各根所述散热管(72)之间的间距小于靠近散热基板(71)两端的各根所述散热管(72)之间的间距。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功率逆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72)包括管壳,所述管壳内用于填充吸液芯和/或工作介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2057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