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用附属装置的设置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12945.1 | 申请日: | 2018-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254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武永洋介;福永健;小西寿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21/00 | 分类号: | B60R21/00;B60R16/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00 | 代理人: | 刘煜 |
地址: | 日本国广岛县***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附属 装置 设置 结构 | ||
车用附属装置设置在车身上且位于沿车宽方向排列的座椅之间。支架用于安装车用附属装置并被固定于所述车身。车用附属装置具有位于一方的座椅这一侧的线束连接部。支架具有基面和一对纵壁部。另外,支架在一对纵壁部中靠近线束连接部这一侧的纵壁部亦即线束侧纵壁部处具有设置在线束连接部与基面之间的范围的肋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用附属装置的设置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能够在车辆发生事故时尽早救助乘客,所谓的紧急自动通报系统正在普及, 该系统被构成为从车辆经由服务公司向警察、消防、医疗机构等发送确定车辆及用户的信息、 事故情况、车辆位置等。
为了实现该系统,在车辆上,作为向救助团体发送信息的附属装置而搭载了如专利文献 1所示例的车载紧急通报装置(以下称为“DCM”)。
以这种DCM为代表,需要在车辆发生事故时还实现指定功能例如为了救出乘客而自动 解除门锁等的附属装置较为理想的是设置在车身中难以受到事故影响的部位例如中央隧道等 在车宽方向上排列的座椅之间的部位。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侧碰撞检测系统,其包括:检测加速度的加速度传 感器;设置在左右的前排座椅的车宽方向外侧的侧碰撞用安全气囊装置;设置在侧门中,并 且将侧碰撞负荷分两个阶段传递给上述加速度传感器的两阶段负荷传递部;以及根据来自加 速度传感器的信号,控制侧碰撞用安全气囊装置的动作的控制器。
而且,在该专利文献2的侧碰撞检测系统中,也将控制器设置在左右两座椅之间,以避 免在车辆发生事故时作为附属装置的控制器发生故障,由此,在发生侧碰撞时,根据来自加 速度传感器的信号使侧碰撞用安全气囊装置恰当地动作。
然而,由于作为附属装置的控制器被设置在左右两座椅之间,因此在发生侧碰撞时,座 椅会向该控制器侧位移而与其直接接触,有可能导致其不能发挥本来的功能。
控制器即使在发生侧碰撞时也需要控制侧碰撞用安全气囊装置以使其恰当地动作,但是 在专利文献2中,并没有公开针对这种课题的对策,还存在着研讨的余地。
特别是在附属装置采用如下的设置结构的情况下,亦即在为了对辅助机进行电源供给和 信号的收发而将从车身侧延伸的线束连接到附属装置的线束连接部以位于左右两座椅中一方 的座椅侧的的方式而被设置的情况下,有必要采取对策,以避免在发生侧碰撞时所述一方的 座椅与线束连接部直接接触而导致其损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8-213714号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9-234379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下的车用附属装置的设置结构:在发生侧碰撞时能够降低 附属装置直接接触座椅的可能性。
本发明所涉及的车用附属装置的设置结构包括:所述车用附属装置,设置在车身上且位 于沿车宽方向排列的座椅之间;支架,安装所述车用附属装置并且被固定于所述车身;以及 线束,连接于所述车用附属装置;其中,所述车用附属装置具有连接所述线束的线束连接部, 并且以该线束连接部位于所述座椅中一方的座椅这一侧的方式设置,所述支架具有:基面; 一对纵壁部,以在车宽方向上彼此离开距离的方式相对于所述基面竖立设置在所述车用附属 装置与各座椅之间;以及肋部,设置在线束侧纵壁部与所述基面之间的范围,所述线束侧纵 壁部是所述一对纵壁部中的接近所述车用附属装置的所述线束连接部这一侧的纵壁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备本实施方式的车用附属装置的设置结构的车辆的局部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II-II线剖面的图,是放大表示车辆的局部的放大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未经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129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