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三轮摩托车倒挡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2196854.8 | 申请日: | 2018-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110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发明(设计)人: | 周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先友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9/02 | 分类号: | F16H59/02;F16H63/32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之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3 | 代理人: | 刘强 |
地址: | 400000***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前进齿 倒挡 三轮摩托车 倒挡器 倒挡轴 结合齿 压紧 结构简单经济 啮合 本实用新型 弹性垫圈 箱体设置 拨叉 侧齿 串动 钢垫 卡紧 套接 拨动 磨损 轴承 三轮车 噪音 穿过 运转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三轮摩托车倒挡器,一种三轮摩托车倒挡器,包括倒挡箱体、穿过箱体设置的倒挡轴,其中所述倒挡轴上分别套接有一前进齿和倒挡齿,在倒挡齿和前进齿之间设置有一双向结合齿,在结构上采用了拨叉拨动来调节双向结合齿与前进齿和倒挡齿的啮合来实现三轮车的前进和后退,此结构简单便捷,且在运转稳定,在前进齿的压紧处理中,除去了现有技术中通过轴承来压紧的方法,进一步地考虑了经济性和作用效果而采用了轴用弹性垫圈和钢垫的结构来卡紧前侧齿,此种结构不仅结构简单经济实惠,而且也避免了前进齿的串动而造成的磨损以及产生的噪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配零部件生产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轮摩托车倒挡器。
背景技术
三轮摩托车因为其经济实用等特点广受市场欢迎,而三轮车的发展也从只能前进的三轮车逐渐发展为具有可倒车功能的三轮车,在三轮车倒车系统中倒挡器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现在普通的倒挡器中一般是由一根倒挡轴、设置在倒挡轴上的倒挡齿和前进齿,通过设置在箱体内拨叉的拨动,使得分别与倒挡齿和前进齿啮合而使得输出轴的正转和反转,在现有技术中在拨动的过程中由于前进齿和箱体内壁之间是通过设置的轴承来调节卡紧的 (如图3),而设置在这里的轴承除了调节卡紧外没有其他作用,这样设置一方面设置轴承增加了生产成本,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在换挡拨动时前进齿往往会发生串动而造成倒挡器异响,影响使用寿命以及噪音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三轮摩托车倒挡器,该三轮车倒挡器解决了现有生产成本高、串动以及噪音大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问题并不局限于以上所提及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以下记载内容明确理解未提及的其他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三轮摩托车倒挡器,包括倒挡箱体、在箱体内设置的倒挡轴,在箱体内部有一润滑腔室,所述倒挡轴设置在所述润滑腔室内且一端伸出所述箱体作为输出轴,其中,所述倒挡轴上套接有一前进齿和倒挡齿,在倒挡齿和前进齿之间设置有一双向结合齿,所述双向结合齿上的箱体内壁上安装有一拨叉,所述拨叉上分别安装有左拨块和右拨块,且在双向结合齿的两端设置有分别与前进齿和倒挡齿可拆卸连接的花键结构,以使得通过拨动拨叉使得双向结合齿分别与前进齿或倒挡齿相啮合,在所述前进齿与倒挡轴的连接处设置有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由轴用弹性挡圈和与其接触设置的钢垫组成,通过设置的所述钢垫和所述轴用弹性挡圈将所述前进齿卡紧。
进一步地,所述双向结合齿为可滑动地套接在倒挡轴上,在双向结合齿的外壁上设置有与拨叉相配合的齿状结构,使得通过拨叉与双向结合齿外壁的齿状结构的配合将双向结合齿分别沿倒挡轴的轴向移动来实现与前进齿和倒挡齿的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左拨块和右拨块的圆盘边缘上分别加工有两条齿状结构且两拨块上的齿状结构彼此错开,在齿状结构正对的箱体的壳体内设置有一压紧机构,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压簧和套在压簧外的锁紧销,以使得压簧将锁紧销压入左拨块或右拨块上的齿状结构的齿间空隙来将左拨块或右拨块锁紧。
进一步地,所述倒挡齿一侧的倒挡轴上通过设置在箱体内的轴承将其固定,并将倒挡齿压紧。
进一步地,所述轴用弹性挡圈安装在倒挡轴上一环形凹槽内,在轴用弹性挡圈靠前进齿一侧同轴地安装有一环形的钢垫,钢垫的两端面分别与轴用弹性挡圈和前进齿内的凹腔腔底面挤压接触而使得轴用弹性挡圈紧紧地卡在倒挡轴上,在前进齿靠箱体内壁端通过倒挡轴上的轴肩压紧,以使得前进齿在轴向卡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结构上采用了拨叉拨动来调节双向结合齿与前进齿和倒挡齿的啮合来实现三轮车的前进和后退,此结构简单便捷,且在运转稳定,在前进齿的压紧处理中,除去了现有技术中通过轴承来压紧的方法,进一步地考虑了经济性和作用效果而采用了轴用弹性垫圈和钢垫的结构来卡紧前侧齿,此种结构不仅结构简单经济实惠,而且也避免了前进齿的串动而造成的磨损以及产生的噪音。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先友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先友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19685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