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侧面结构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87816.9 | 申请日: | 2018-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672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发明(设计)人: | 王玉超;刘彦梅;苏东;蔡永周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4 | 分类号: | B62D25/04;B62D25/20 |
代理公司: | 31264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蔡光仟<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越***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板 竖直板 门槛梁 水平板 本实用新型 汽车侧面 缓冲腔 上下间隔设置 动力电池 交叉连接 交叉形成 中部位置 碰撞力 地板 传递 延伸 汽车 | ||
1.一种汽车侧面结构,包括B柱(14)、与所述B柱(14)相连接的门槛梁(5)、与所述门槛梁(5)相连接的地板(12),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槛梁(5)包括竖直板(51)、位于所述竖直板(51)一侧的第一外板(52)、位于所述竖直板(51)另一侧的第二外板(53)以及上下间隔设置的多根水平板(54),每根水平板(54)从所述第一外板(52)沿着水平方向一直延伸至所述第二外板(53),且每根水平板(54)的中部位置与所述竖直板(51)交叉连接,所述竖直板(51)、所述第一外板(52)、所述第二外板(53)与所述多根水平板(54)之间相互交叉形成多个缓冲腔(5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侧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板(52)的截面为“]”形,所述第二外板(53)的截面为“[”形,所述多根水平板(54)的数量为3根,所述多个缓冲腔(55)的数量为8个。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侧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板(51)的顶部向上延伸有与侧围结构搭接的第一搭接边(56),所述多根水平板(54)中位于最顶部的一根水平板(54)朝向所述地板(12)一侧延伸有与所述地板(12)搭接的第二搭接边(57)。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侧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B柱(14)包括第一内板(1)、第二内板(2)和B柱加强板(3),所述第二内板(2)和所述B柱加强板(3)设于所述第一内板(1)内侧,所述第一内板(1)底部设有第一连接板(4),所述B柱(14)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板(4)与所述门槛梁(5)相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侧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板(12)为平面结构。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侧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板(12)上设有座椅前横梁(7)、座椅后横梁(10)和中央通道(13),所述座椅前横梁(7)和所述座椅后横梁(10)各自均连接于所述门槛梁(5)与所述中央通道(13)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侧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前横梁(7)一端通过第二连接板(6)与所述门槛梁(5)相连,所述座椅前横梁(7)另一端通过第三连接板(8)与所述中央通道(13)相连,所述座椅后横梁(10)一端通过第四连接板(9)与所述第一连接板(4)相连,所述座椅后横梁(10)另一端通过第五连接板(11)与所述中央通道(13)相连。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侧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通道(13)、座椅前横梁(7)、座椅后横梁(10)、第二连接板(6)、第三连接板(8)、第四连接板(9)和第五连接板(11)中的任一者的底部均通过结构胶和自冲铆连接于所述地板(12)上。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汽车侧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B柱(14)和第一连接板(4)为钢材料,其它元件为铝合金材料。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汽车侧面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8781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前围板加强结构
- 下一篇:立柱护板安装底座和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