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焊接预定位胀紧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60300.5 | 申请日: | 2018-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402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3 |
发明(设计)人: | 李宝民;呼群;李余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嘉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53 | 分类号: | B23K37/053;B23K37/00 |
代理公司: | 扬州润中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15 | 代理人: | 方玲 |
地址: | 2256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焊接 预定位 新能源电动汽车 本实用新型 管状工件 焊接工序 制造成本 集流管 工装 弯管 胀紧 产品制造成本 动力源机构 定位机构 焊接母材 生产技术 压紧机构 液冷系统 胀紧机构 支承机构 支承作用 易变形 顶杆 紧固 底座 制造 美观 技术水平 合格率 整洁 培训 生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焊接预定位胀紧工装,属于新能源电动汽车生产技术领域,解决了传统集流管与弯管焊接工序繁琐、制造成本高、焊接母材易变形的问题。主要包括动力源机构、管状工件A定位机构、顶杆胀紧机构、管状工件B压紧机构、以及起支承作用的底座支承机构。本实用新型构思非常巧妙,有效缩减传统弯管与集流管焊接工序步骤,也无需培训高焊接技术水平人员,大幅度降低产品制造成本;操作方便快捷,预定位紧固稳定,为后续生产出的高焊接质量、外观整洁美观、高合格率的产品打下良好基础;制造容易,制造成本低,实用性很强,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在液冷系统制造领域以及新能源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新能源电动汽车生产技术领域,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减少生产工序、大幅度降低企业制造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结构设计巧妙、预定位紧固、操作快捷方便的焊接预定位胀紧工装。
背景技术
为满足大功率电器的供电需求,一般会采用多节电池串联或并联形成电池组来进行供电。多节电池供电必然产生较大热量,如果不采取有效的冷却系统进行冷却,不仅严重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而且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口琴管-集流管式冷却系统以其重量轻、散热性能良好地优势在新能源电动汽车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口琴管-集流管式冷却系统是由口琴管、集流管、弯管、软管总成构成的冷却液循环回路。如说明书附图图10所示,弯管是套接在集流管后采用焊接工艺固定连接的。焊接工艺一般有两种,一种为钎焊焊接工艺,一种为火焰焊焊接工艺。钎焊焊接是将产品进钎焊炉整体钎焊,制造出的产品焊接质量高、产品不会发生变形、产品外观干净美观,但弯管与集流管的焊接无法直接采用钎焊工艺,因为将弯管套入集流管后,弯管会相对集流管产生偏斜间隙,该偏斜间隙会导致焊接后产品不良率非常高。所以,对于集流管与弯管的焊接,企业一直采用火焰焊焊接工艺,但我们知道,火焰焊是在一个氧化环境中完成的,钎焊后接头表面有钳剂残渣以及热垢,后期需要打磨,不仅增加工序,增加企业生产成本,而且手工操作时加热温度难以掌握,对作业人员的焊接技术水平要求很高。另外,火焰钎焊是一个局部加热过程,可能在焊接母材中引起应力或发生形变。集流管与弯管的焊接问题成为企业亟需解决的大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够减少生产工序、大幅度降低企业制造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结构设计巧妙、预定位紧固、操作快捷方便的焊接预定位胀紧工装。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焊接预定位胀紧工装,包括动力源机构、管状工件A定位机构、顶杆胀紧机构、管状工件B压紧机构、以及起支承作用的底座支承机构;
所述顶杆胀紧机构包括芯棒、固定所述芯棒位置的芯棒定位块、设置在所述芯棒内的顶杆;所述顶杆贯穿所述芯棒,其首端与所述动力源机构的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其末端设有沿其侧面向上倾斜滑动的铆头,并且该铆头露出设置在所述芯棒上的铆头孔,由所述铆头孔限制所述铆头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
所述管状工件A定位机构用于支承管状工件A;
所述管状工件B压紧机构用于将管状工件B压紧在所述管状工件A上;
优选地,所述管状工件A定位机构包括工件A支撑块6,所述工件A支撑块6固定支承在所述底座支承机构上;
所述管状工件B压紧机构包括快速夹钳7,所述快速夹钳7的末端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压块8,所述快速夹钳7经夹钳支撑件固定支承在所述底座支承机构上。
优选地,所述顶杆3末端为楔形斜面,且所述顶杆3侧面设有与所述楔形斜面9倾斜角度一致的斜凹槽10,所述斜凹槽10上边缘与所述楔形斜面9之间的区域构成顶杆小斜块11;所述铆头4上设有与所述顶杆小斜块11相匹配的滑动斜凹槽12,所述顶杆小斜块11沿着所述滑动斜凹槽12滑动;所述滑动斜凹槽12下边缘与所述铆头4底端边缘之间的区域构成铆头小斜块13,所述铆头小斜块13与所述斜凹槽10相匹配,其沿着所述斜凹槽10滑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嘉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扬州嘉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603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