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螺旋桨结构、动力装置及无人飞行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620432.2 | 申请日: | 2018-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103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发明(设计)人: | 吴阳阳;陈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27/32 | 分类号: | B64C27/3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85 | 代理人: | 汪琳琳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桨毂 螺旋桨结构 外部驱动件 螺旋桨 无人飞行器 动力装置 辅助部 驱动件 本实用新型 快速分离 螺旋桨技术 飞行过程 桨叶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螺旋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螺旋桨结构和采用该螺旋桨结构的动力装置及无人飞行器,其中所述螺旋桨结构包括桨毂、与所述桨毂连接的桨叶;所述桨毂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外部驱动件的连接部,临近所述连接部设置有拆桨辅助部,所述拆桨辅助部用于配合拆桨工具快速分离所述连接部和外部驱动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通过在桨毂上临近连接外部驱动件的连接部的位置设置拆桨辅助部,在桨毂的端面与驱动件接触的情况也能够配合拆桨工具快速分离所述连接部和外部驱动件,动力装置和无人飞行器采用这种螺旋桨时,既能避免驱动件在飞行过程中因螺旋桨的撞击而受到损坏,也能在不损坏螺旋桨的情况下实现螺旋桨和驱动件的分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属于螺旋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螺旋桨结构和采用该螺旋桨结构的动力装置及无人飞行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小型多旋翼飞行器中的螺旋桨的安装方式一般有三种:
1、直插式:与螺旋桨配合的驱动轴直接插入螺旋桨内孔中,螺旋桨与驱动轴形成过盈配合,以此传递扭矩和拉力。
2、自紧式:与螺旋桨配合的驱动轴具有外螺纹特征,而螺旋桨内孔具有对应的内螺纹特征,两者通过螺纹配合产生紧固效果,且螺旋桨所受扭矩方向与螺纹拧紧方向一致。
3、快拆式:该种方式比较多样,一般通过弹簧、卡槽等机构设计实现螺旋桨与驱动轴的快速安装和拆解。
现有的直插式螺旋桨与驱动电机有两种配置方式:
1、直插式螺旋桨的端面不与电机接触,这种情况下,螺旋桨受到的撞击将会传导到驱动轴上,而无法通过将力传导到电机外壳的方式来缓解驱动轴受到的冲击,这样容易对电机内部结构造成损坏;
2、直插式螺旋桨的端面与电机接触,这种情况下,若螺旋桨与驱动轴之间的过盈配合产生的力太大,则用户难以在不破坏螺旋桨的情况下将其拔出,反之,若过盈配合产生的力太小,则飞行器飞行过程中螺旋桨容易从驱动轴上脱出。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螺旋桨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直插式螺旋桨的端面不与电机接触时容易对电机内部结构造成损坏,而接触时过盈配合过大则无法拔出、过盈配合过小则容易脱出的问题。此外还提供了采用该螺旋桨结构的动力装置及无人飞行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螺旋桨结构,其包括桨毂、与所述桨毂连接的桨叶;
所述桨毂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外部驱动件的连接部,临近所述连接部设置有拆桨辅助部,所述拆桨辅助部用于配合拆桨工具快速分离所述连接部和外部驱动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实施的方案,所述拆桨辅助部包括至少一个与所述外部驱动件间隔一定距离的受力面,所述拆桨辅助部与拆桨工具配合时,拆桨工具抵持于所述受力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实施的方案,所述拆桨辅助部为设置于所述桨毂一端的至少一个凹槽,所述凹槽包括正对外部驱动件的受力面;
所述桨毂一端除所述凹槽以外的部分在所述连接部连接外部驱动件时抵持于外部驱动件,所述凹槽可供拆桨工具插入。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成对设置,成对设置的两个所述凹槽沿所述螺旋桨的旋转中轴线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每对所述凹槽的受力面和其他成对的凹槽的受力面与外部驱动件之间具有不同的间距。
进一步地,所述受力面上设置有台阶结构,所述台阶结构形成多个受力面,每个受力面与外部驱动件之间具有不同的间距。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实施的方案,所述拆桨辅助部为所述桨毂上靠近所述桨毂的端面设置的至少一个凹槽,或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6204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