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撞缓冲车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55982.9 | 申请日: | 2018-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896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发明(设计)人: | 王卫东;杨永红;曾淦;张少钦;黄炳冲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粤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04 | 分类号: | B60R19/04;B60R19/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19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底板 二级缓冲 本实用新型 车体尾部 道路养护 缓冲装置 一级缓冲 安装板 缓冲车 防撞 吸能 车辆技术领域 技术方案要点 施工安全性 车体连接 交通道路 内部中空 行驶车辆 支架支撑 弹性的 车体 支架 追尾 封闭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撞缓冲车,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尾部安装有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包括与车体连接的二级缓冲机构和固定在二级缓冲机构上的一级缓冲机构;所述二级缓冲机构包括安装在车体尾部的底板和固定在底板上且内部中空的外壳;所述一级缓冲机构包括安装板和至少一根弹性的吸能支架,安装板通过吸能支架支撑固定在底板上。本实用新型解决了道路养护工人常常受到未封闭交通道路上正在行驶车辆的追尾撞击的问题,有利于提高道路养护施工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防撞缓冲车。
背景技术
公路建成通车后,因承受车辆磨损和冲击,风刮日晒等使公路的质量逐渐降低。因此,公路建成通车后必须采取养护维修措施。“公路养护”就是对公路的保养与维护,保养是从建成通车开始的全过程养护,维护侧重于对被破坏的部分进行修复。公路养护必须及时修复损坏部分,否则将导致修复工程的投资加大,缩短公路的使用寿命,造成损失。因此,近些年来公路路面养护管理及其相关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对高速公路进行养护时,既要对交通车辆运行影响小,还要保证养护作业人员的安全。近些年,随着国内车辆数量大幅度增长,货运车辆运载能力提高,车辆行程远使司机可能出现疲劳驾驶、超速等现象,这给公路上进行养护作业的人员、设备、周边车辆以及行人带来安全隐患。道路养护工人常常受到未封闭交通道路上正在行驶车辆的追尾撞击,特别是夜间和凌晨施工的时候,这种事故常常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撞缓冲车,通过设置在车体尾部的缓冲装置能够吸收撞击能量,车体自身位移短,对施工人员起到保护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撞缓冲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尾部安装有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包括与车体连接的二级缓冲机构和固定在二级缓冲机构上的一级缓冲机构;所述二级缓冲机构包括安装在车体尾部的底板和固定在底板上且内部中空的外壳;所述一级缓冲机构包括安装板和至少一根弹性的吸能支架,安装板通过吸能支架支撑固定在底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将车体移动到施工或维护区域来车方向并距离至少10米远,然后将缓冲装置放于地面上,车体后方来车来不及减速时,后方来车会撞在一级缓冲机构的安装板上,使得吸能支架发生弹性变形令后方来车减速停止;若后方来车速度和重量较大导致动能较高时,一级缓冲机构不足以让车辆停止,后方来车会继续运动并撞在二级缓冲机构上,二级缓冲机构的外壳发生形变吸收能量,让后方来车减速停止,对施工维护人员和设备起到安全防护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板的中部凸起形成撞击罩,撞击罩的内壁固定有至少一根加固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撞击罩在加固肋的作用下强度得以加强,使得撞击罩受到车辆撞击时不易发生变形,这样撞击罩能够保持形状向外壳移动以压缩吸能支架,使得吸能支架及早变形起到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能支架有两根并位于外壳的一侧,两根吸能支架相向弯曲呈弧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根吸能支架提高了弹性变形吸收的总动能,使得车辆减速停止移动距离短。吸能支架受到冲击向内侧弯曲,即使超过了吸能支架的承载能力导致断裂,吸能支架不会对外部人员造成二次伤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能支架有四根并对称分布在外壳两侧,每侧的两根吸能支架相向弯曲呈弧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四根吸能支架提高一级缓冲机构的缓冲能力,四根吸能支架对称分布,使得撞击罩各部位均匀受力,四根吸能支架相对均匀发生变形,避免冲击由单根吸能支架承载导致过载而失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壳侧壁设有夹层腔,夹层腔内固定有竖向设置的波浪状的吸能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粤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粤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5598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能源汽车后背门线束
- 下一篇:一种汽车吸能盒总成预定位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