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舱横梁及汽车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017036.0 | 申请日: | 2018-06-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393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9 |
| 发明(设计)人: | 范王龙;单丰武;姜筱华;黄协京;彭文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D21/09 | 分类号: | B62D21/09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何世磊 |
| 地址: | 330013 江西省南昌***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上板 下板 支撑板 机舱横梁 本实用新型 安装孔 加强筋 夹层结构 字形结构 形变 汽车 平行 垂直 贯穿 延伸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舱横梁,包括上板和下板,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均为夹层结构,所述上板设置于所述下板的上方,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之间通过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从所述上板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所述支撑板垂直于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所述上板、所述支撑板和所述下板的截面形成“工”字形结构,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之间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两侧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平行于所述支撑板,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的中部分别设有第一拱和第二拱,机舱横梁的两端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贯穿所述上板、所述支撑板和所述下板。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机舱横梁,具有强度大,稳定性好且不易发生形变的特点。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采用上述机舱横梁的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机舱横梁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日常出行也变得越加的方便。汽车作为日常生活中一种非常普遍的交通工具,在人们日常出行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机舱横梁为承重横梁,其上面固定有汽车动力总成,通常为一体化成型,结构简单,能满足载重的基本需求。
然而,现有的机舱横梁板由于结构过于简单,整体强度较弱,在受到较大冲击的时候可能会发生形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机舱横梁强度较弱,在受到较大冲击的时候可能会发生形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舱横梁,包括上板和下板,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均为夹层结构,所述上板设置于所述下板的上方,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之间通过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从所述上板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所述支撑板垂直于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所述上板、所述支撑板和所述下板的截面形成“工”字形结构,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之间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两侧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平行于所述支撑板,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的中部分别设有第一拱和第二拱,机舱横梁的两端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贯穿所述上板、所述支撑板和所述下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上板和下板均为夹层结构,可提高上板与下板自身的强度,上板设置在下板的上方,上板和下板的中部通过支撑板固定连接,支撑板、上板和下板的截面形成“工”字形结构,其截面面积分配更加优化,强度比更加合理,因此在各个方向上都具有抗弯能力强的特点,提高了机舱横梁的强度,在上板和下板两端之间设有的加强筋,对机舱横梁的强度起到进一步加强的作用,上板和下板分别设有第一拱和第二拱,拱形结构的设计使得上板和下板具有较好的抗压能力,增加机舱横梁的抗压强度。由于机舱横梁的整体强度大且抗压能力强,使得机舱横梁在受到较大冲击时仍能保持原状不发生形变。
所述机舱横梁,其中,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均包括表面层和中间层,所述表面层设置于在所述中间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表面层承载着夹层结构中的拉伸和压缩的应力,所述中间层支撑纤薄的表面层使得表面层不会产生内向或向外的变形,上板和下板设置的夹层结构增加了自身的抗形变能力。
所述机舱横梁,其中,所述表面层为铝,所述中间层为泡沫铝,所述铝与所述泡沫铝强度高且密度小,既能减轻机舱横梁的重量,又能保证机舱横梁具有足够的强度。
所述机舱横梁,其中,所述第一拱的上表面为平面,所述第一拱的平面便于安装动力总成,增加动力总成与机舱横梁之间的安装强度。
所述机舱横梁,其中,所述第二拱的下表面设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用于加强机舱横梁强度。
所述机舱横梁,其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固定杆、支撑杆和斜杆,所述固定杆平行于所述支撑板,所述固定杆的两端与所述下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与所述固定杆垂直,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杆和所述下板固定连接,所述斜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杆和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斜杆、所述固定杆和所述支撑杆形成三角形结构,由于三角形结构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对第二拱起到良好的支撑固定作用,增加了机舱横梁的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江西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0170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池组件及其电动汽车底盘
- 下一篇:一种可折叠电动车车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