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副仪表板拉手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820840167.2 | 申请日: | 2018-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779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5 |
发明(设计)人: | 于广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3/02 | 分类号: | B60N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赵志远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拉手 加强芯 汽车副仪表板 下盖壳体 下盖 本实用新型 副驾驶 汽车技术领域 汽车框架 汽车运行 乘客 固定的 内嵌 上盖 晃动 颠簸 汽车 路段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副仪表板拉手及汽车,涉及汽车技术领域,该汽车副仪表板拉手,包括:拉手上盖和拉手下盖,所述拉手下盖包括加强芯体和下盖壳体,且所述加强芯体的强度大于所述下盖壳体的强度,所述下盖壳体包裹在所述加强芯体外侧,所述加强芯体用于提高所述拉手下盖的强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副仪表板拉手因为增加了内嵌的加强芯体,所以,结构强度得到了增加,汽车运行到颠簸路段时,副驾驶的乘客握紧拉手,可以使副驾驶的乘客更加的舒适;并且,因为加强芯体的加入,汽车副仪表板拉手与汽车框架固定的更加牢固,防止拉手长时间使用后出现晃动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副仪表板拉手及汽车。
背景技术
现代汽车设计越来越注重人性化的设计,汽车的副仪表板作为汽车内关键的内饰件,将车内驾驶座和副驾驶座分隔开来,为增大乘客的舒适度,在副仪表板上设置副仪表板拉手,以供乘客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握持该拉手,提高舒适度。
而现有技术中的副仪表板拉手大多都是直接采用塑料拼接而成,由于塑料本身的强度较差,导致整个副仪表板拉手的强度不足,容易出现在受力过大的情况下易破损的现象,无法满足实用性的需求,同时破损后也影响车内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副仪表板拉手及汽车,以缓解了现有的汽车副仪表板拉手结构强度差,易破损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副仪表板拉手,包括:拉手上盖和拉手下盖,所述拉手下盖包括加强芯体和下盖壳体,且所述加强芯体的强度大于所述下盖壳体的强度,所述下盖壳体包裹在所述加强芯体外侧,所述加强芯体用于提高所述拉手下盖的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拉手上盖与所述拉手下盖之间对应设置有连接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拉手上盖朝向所述拉手下盖的一侧设置有卡钩组件,所述卡钩组件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卡钩组,所述卡钩组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卡钩;
所述拉手下盖朝向所述拉手上盖的一侧设置有卡环组件,所述卡环组件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卡环组,所述卡环组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卡环,所述卡钩与卡环卡接,用于将所述拉手上盖和拉手下盖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芯体依次包括第一连接端、连接杆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二连接端上设置有第二螺纹孔,且所述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的深度方向垂直。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螺纹孔沿竖向设置,所述第二螺纹孔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芯体的材质包括尼龙和玻璃纤维;所述下盖壳体的材质为塑料。
进一步的,任意相邻两组卡环组之间设置有加强框体结构,所述加强框结构与拉手下盖之间设置有加强筋,用于增加所述拉手下盖的抗弯折性能。
进一步的,相对的两个所述卡环之间设置有龙骨结构,用于防止所述卡环过度弯折。
进一步的,所述汽车副仪表板拉手还包括与所述拉手上盖对应的外套,所述外套扣设在所述拉手上盖的上表面;
且所述外套包括定位凸条,及对称设置的两个U形安装槽,所述U形安装槽用于包裹所述拉手上盖的两侧边,所述定位凸条朝向所述拉手上盖的上表面,且所述拉手上盖的上表面对应设置有定位凹槽。
第二发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汽车副仪表板拉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长城华冠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长城华冠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8401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