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转轴气门发动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26122.2 | 申请日: | 2018-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033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敏;吴光星;苏永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交通运输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F01L7/10 | 分类号: | F01L7/10;F02B75/3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650300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门 转轴 气缸盖 固定部 进气孔 排气孔 本实用新型 气门发动机 上端 气缸体 气门组 圆台状 贯穿 曲柄连杆机构 发动机高速 气门弹簧 气门关闭 轴心转动 活塞 滞后 传统的 曲轴箱 匹配 切割 替代 运转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轴气门发动机,包括气缸体、气缸盖、气门组、曲轴箱、活塞、曲柄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门组包括圆台状的转轴气门、与所述气缸体上端连接的气门固定部;所述气缸盖上端向下切割形成与所述转轴气门曲面相匹配的凹槽,于所述凹槽内贯穿所述气缸盖形成第一进气孔和第一排气孔,贯穿所述转轴气门的曲面两侧形成第二进气孔和第二排气孔,贯穿所述气门固定部形成第三进气孔和第三排气孔,所述转轴气门在所述气门固定部与气缸盖之间绕转轴气门的轴心转动;本实用新型以圆台状的转轴气门替代了传统的气门,结构更加简单,避免了在发动机高速运转时因气门弹簧回位滞后而导致的气门关闭滞后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转轴气门发动机。
背景技术
在发动机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气门组在发动机配气机构中一直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气门组的结构组成关系着发动机燃烧室的密封效果以及气流的通行能力。
传统发动机的配气机构一般由气门组和传动组两部分组成;气门组由气门、气门导管、气门弹簧、气门弹簧座、气门锁片等组成;传动组由摇臂轴、摇臂、气门间隙调整装置、推杆、挺杆、凸轮轴和正时齿轮等组成。
传统的发动机配气机构零部件较多,结构复杂,故障率相对较高,运转不平稳;并且传统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气门与气门弹簧座需承受巨大的冲击载荷,气门靠气门弹簧回位关闭,在发动机高速运转时会出现气门关闭滞后的状况,气门关闭滞后不仅制约了发动机的高速运转,还会导致活塞撞击气门从而导致发动机报废,如何避免发动机在高速运转时出现气门关闭滞后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轴气门发动机,结构简单、运转平稳,避免了气门关闭滞后给发动机高速运转带来的制约和影响,并且避免了因气门关闭滞后而导致发动机活塞与气门撞击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转轴气门发动机,包括气缸体、设置于所述气缸体上端的气缸盖、气门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门组包括圆台状的转轴气门、与所述气缸体上端连接的气门固定部;所述气缸盖上端向下切割形成与所述转轴气门曲面相匹配的凹槽,于所述凹槽内贯穿所述气缸盖形成第一进气孔和第一排气孔,贯穿所述转轴气门的曲面两侧形成第二进气孔和第二排气孔,贯穿所述气门固定部形成第三进气孔和第三排气孔,所述转轴气门在所述气门固定部与气缸盖之间绕转轴气门的轴心转动;
当所第二进气孔转至与所述第一进气孔和第三进气孔同轴时,所述第二排气孔的轴心与所述第一排气孔和第三排气孔的轴心均呈45度夹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圆台状的转轴气门替代了传统的气门,避免了在发动机高速运转时因气门弹簧回位滞后而导致的气门关闭滞后问题,从而避免了气门关闭滞后给发动机高速运转带来的制约和影响,使得发动机运转更加平稳;并且避免了因气门关闭滞后而导致发动机活塞撞击气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与所述气缸体下端连接的曲轴箱、设置于所述气缸体内的活塞、设置于所述曲轴箱内并与所述活塞连接的曲柄连杆机构;
所述曲柄连杆机构包括于曲轴箱内通过曲轴与所述曲轴箱转动连接的飞轮、通过转轴与所述飞轮转动连接的连杆、与所述连杆靠近活塞一端转动连接的活塞轴,所述活塞轴与所述活塞下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轴气门表面进行热处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耐磨性和抗蚀性且密封可靠。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以圆台状的转轴气门替代了传统的气门,气门组结构更加简单;避免了在发动机高速运转时因气门弹簧回位滞后而导致的气门关闭滞后问题,从而避免了气门关闭滞后给发动机高速运转带来的制约和影响,使得发动机运转更加平稳;并且避免了因气门关闭滞后而导致发动机活塞撞击气门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交通运输职业学院,未经云南交通运输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261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液压挺柱钢丝挡圈的限位结构
- 下一篇:一种机油泵张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