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垃圾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73876.6 | 申请日: | 2018-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128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2 |
发明(设计)人: | 张川;李亮;刘夏;董冲;吴伟;张雅晶;娄昆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三辰环卫机械有限公司;哈尔滨工大特种机器人有限公司;北京环卫集团环卫装备有限公司;北京京环装备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F1/14 | 分类号: | B65F1/14;B65F1/16;B65F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韩建伟;谢湘宁 |
地址: | 10010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行走组件 壳体 容纳空间 垃圾投放口 控制组件 内桶 本实用新型 自动行走 智能 垃圾 电连接 可拆卸 有效地 垃圾桶 机器人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垃圾机器人,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有垃圾投放口,壳体具有容纳空间,垃圾投放口与容纳空间相连通;内桶,内桶可拆卸地设置在容纳空间;行走组件,行走组件设置在壳体上;控制组件,行走组件与控制组件电连接,以控制行走组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垃圾桶无法自动行走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收集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智能垃圾机器人。
背景技术
传统垃圾桶是指一种可以被放置在固定地点,便于用户投放垃圾的工具。现有的垃圾桶的底部为平底结构,使用时放置的某个位置不动,这就需要使用人员每次在投放垃圾的时候先走到垃圾桶附近,然后再将垃圾投入至垃圾桶。有时使用人员不方便移动位置,这使得垃圾投放非常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垃圾机器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垃圾桶无法自动行走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垃圾机器人,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有垃圾投放口,壳体具有容纳空间,垃圾投放口与容纳空间相连通;内桶,内桶可拆卸地设置在容纳空间;行走组件,行走组件设置在壳体上;控制组件,行走组件与控制组件电连接,以控制行走组件。
进一步地,行走组件包括驱动件、车轮和连接架,车轮设置在连接架上,连接架设置在壳体上,驱动件与车轮相连接以驱动车轮转动。
进一步地,车轮包括多个,多个车轮中的至少一个车轮与连接架通过万向轮固定,以使车轮可360°周向转动。
进一步地,行走组件还包括刹车机构,控制组件与刹车机构相连接以控制刹车机构。
进一步地,刹车机构的第一端与连接架可枢转地连接,刹车机构的第二端具有与车轮相抵接的刹车状态和与车轮相分离的自由状态。
进一步地,壳体包括底座、壳身和上盖,行走组件设置在底座的底部,壳身设置在底座的上方,上盖设置在壳身上。
进一步地,控制组件包括多个雷达发射器和多个雷达接收器,多个雷达发射器和多个雷达接收器沿设置在底座上。
进一步地,底座包括底板和设置在底板上的侧板,侧板上设置有凹槽,多个雷达发射器和多个雷达接收器均设置在凹槽内。
进一步地,控制组件还包括显示屏,显示屏设置在壳身的前侧面上。
进一步地,上盖包括盖体主体和设置在盖体主体上的开关门,控制组件包括红外探测器,红外探测器设置在盖体主体上,红外探测器与开关门电连接,以控制开关门的开闭。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当需要投放垃圾的时候,使用人员控制智能垃圾机器人,智能垃圾机器人的行走组件移动至适当的位置,这样可以非常方便的投放垃圾。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垃圾桶无法自动行走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垃圾机器人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智能垃圾机器人背面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3示出了图1的智能垃圾机器人的行走组件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壳体;11、底座;12、壳身;13、上盖;14、卡位按钮;20、行走组件;30、控制组件;31、雷达发射器;32、雷达接收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三辰环卫机械有限公司;哈尔滨工大特种机器人有限公司;北京环卫集团环卫装备有限公司;北京京环装备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三辰环卫机械有限公司;哈尔滨工大特种机器人有限公司;北京环卫集团环卫装备有限公司;北京京环装备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7387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