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晶闸管压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545384.9 | 申请日: | 2018-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566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王治翔;谢剑;周建辉;乔丽;李云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40 | 分类号: | H01L23/40;H01L23/473;H01L25/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刘林涛 |
地址: | 102209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晶闸管 阻尼电阻 散热器 晶闸管组件 散热区 固定端板 活动端板 绝缘拉杆 晶闸管压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 方向一致 均压电阻 同一直线 相对设置 有效散热 阵列设置 冷却液 容纳腔 延伸 冷却 容纳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晶闸管压装结构,包括:晶闸管组件,一侧设置有均压电阻;若干根绝缘拉杆,其延伸方向与晶闸管组件延伸方向一致;相对设置的活动端板和固定端板,若干根绝缘拉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活动端板和固定端板上,活动端板、固定端板和绝缘拉杆形成用以容纳晶闸管组件的容纳腔;晶闸管组件包括:若干个沿同一直线阵列设置的散热器,相邻两散热器之间设置有晶闸管;散热器上设置有可供阻尼电阻安装的阻尼电阻散热区,以及,与晶闸管相对应的晶闸管散热区;冷却液首先流入晶闸管散热区,然后流入阻尼电阻散热区,用以对连接在散热器上的晶闸管及阻尼电阻进行冷却,可保证晶闸管和阻尼电阻的有效散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直流输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晶闸管压装结构。
背景技术
晶闸管、阻尼电阻是特高压直流输电的核心部件,晶闸管和阻尼电阻的散热性能是换流阀可靠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保证晶闸管和阻尼电阻的散热性能尤为重要。
目前已有的晶闸管压装机构主要有3种,分别为:拉带结构、拉板结构、拉杆结构。其中拉带采用环形结构,其结构强度难于实现晶闸管压装力要求,因此在工程应用时有一定风险,拉带结构会挡散热器的两个面,不利于散热器导热面的充分利用。拉板结构用螺栓将拉板与端板固定在一起,螺栓结构不利于结构的快速安装,拉板结构面积较大,挡住了散热器两个侧面,也不利于散热器导热面的利用。
目前只有拉带结构的晶闸管压装机构将阻尼电阻与晶闸管共用散热器,但其共用方式为棒电阻插入散热器内散热,这种方式难于保证电阻散热的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的分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晶闸管压装结构,用以解决现有的晶闸管压装结构无法保证晶闸管和阻尼电阻的有效散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晶闸管压装结构,包括:晶闸管组件,所述晶闸管组件一侧设置有均压电阻;若干根绝缘拉杆,所述绝缘拉杆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晶闸管组件的延伸方向一致;相对设置的活动端板和固定端板,若干根所述绝缘拉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活动端板和固定端板上,所述活动端板、固定端板和所述绝缘拉杆形成用以容纳所述晶闸管组件的容纳腔;所述晶闸管组件包括:若干个沿同一直线阵列设置的散热器,相邻两片所述散热器之间设置有晶闸管;所述散热器上设置有可供阻尼电阻安装的阻尼电阻散热区,以及,与所述晶闸管相对应的晶闸管散热区;冷却流道,设置在所述散热器内部,冷却液沿所述冷却流道流动,冷却液首先流入所述晶闸管散热区,然后流入所述阻尼电阻散热区,用以对连接在所述散热器上的所述晶闸管及所述阻尼电阻进行冷却。
所述散热器异于所述晶闸管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相邻两个所述散热器彼此串联形成散热器组,冷却液通过其中一个所述散热器的进液口流入,对该散热器进行冷却后从出液口流出并流入另一个散热器的所述进液口中,并最终从该散热器的所述出液口中流出。
晶闸管压装结构还包括绝缘支撑梁,设置于所述活动端板及固定端板之间并位于所述晶闸管组件底部,在所述晶闸管压装结构进行压装前和拆卸后,所述绝缘支撑梁用于支撑所述晶闸管组件。
所述绝缘支撑梁上设置有增爬凹槽。
所述晶闸管组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母排和第二母排,电流经过所述第一母排流入所述晶闸管组件中,然后从所述第二母排中流出。
所述容纳腔内位于所述晶闸管组件与所述活动端板之间的位置设置有压力组件,所述压力组件用以将所述第一母排贴紧在所述晶闸管组件上。
所述第一母排贴装于所述压力组件上,所述第二母排贴装于所述晶闸管组件远离所述压力组件的最后一个散热器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54538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