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过压保护的电动汽车蓄电池监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58549.1 | 申请日: | 2018-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981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黄欢;徐志强;马春秀;朱江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日(无锡)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11/18 | 分类号: | B60L11/18;B60L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朱小兵 |
地址: | 214104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电池 车载电瓶 电动汽车蓄电池 电压转换电路 微控制器模块 本实用新型 带通滤波器 过压保护 监控系统 充电电流检测 充电控制电路 放电电流检测 放电控制电路 循环使用寿命 触摸屏模块 端电压检测 工作进程 模块连接 分析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过压保护的电动汽车蓄电池监控系统,包含车载电瓶、电压转换电路、带通滤波器模块,所述车载电瓶依次经过电压转换电路、带通滤波器模块连接微控制器模块;车载电瓶包含充电控制电路、蓄电池、放电控制电路、充电电流检测模块、端电压检测模块、微控制器模块、放电电流检测模块、触摸屏模块、PWM驱动器;本实用新型通过对蓄电池工作过程中电压和电流的变化进行分析,合理控制蓄电池的工作进程,从而保证和提高了蓄电池的循环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监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过压保护的电动汽车蓄电池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蓄电池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工业领域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其使用寿命与欠充、过充以及过放密切相关。如何有效保证和提高蓄电池的使用寿命是蓄电池管理系统设计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蓄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主要从充电和放电两个方面进行,不同的应用场景所采取的充放电控制策略也各有侧重。目前,充电策略主要采用三段式充电,研究较热的主要是脉冲充电,旨在避免蓄电池欠充与过充;放电策略主要采用设置门限电压的方式,旨在避免蓄电池过放。
开关电源以小型、轻量和高效率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几乎所有的电子设备,是当今电子信息产业飞速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种电源方式。原边反馈开关电源因省去光耦加TL431的结构,节省了系统板上的空间,降低了成本并且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在电源管理中得以快速发展并广泛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背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具有过压保护的电动汽车蓄电池监控系统,通过对蓄电池工作过程中电压和电流的变化进行分析,合理控制蓄电池的工作进程,从而保证和提高了蓄电池的循环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过压保护的电动汽车蓄电池监控系统,包含充电控制电路、蓄电池、放电控制电路、充电电流检测模块、端电压检测模块、微控制器模块、放电电流检测模块、触摸屏模块、PWM驱动器、GSM模块、输入输出模块、报警模块和断电模块;
市电通过充电控制电路连接蓄电池;蓄电池与放电控制电路,充电电流检测模块、端电压检测模块、放电电流检测模块分别和微控制器模块连接;触摸屏模块与微控制器模块连接;
所述PWM驱动器分别和微控制器模块、充电控制电路、放电控制电路连接;所述GSM模块、输入输出模块、报警模块和断电模块分别与微控制器模块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过压保护的电动汽车蓄电池监控系统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充电控制电路包括信号控制端、充电电源端、设备供电端、电池端、三极管、第一MOS管和第二MOS管;其中,所述充电电源端通过串联的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接地;所述三极管的基极分别连接所述信号控制端和充电电源端,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四电阻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还通过第三电阻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通过第一二极管连接所述充电电源端,漏极连接所述设备供电端;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通过第一二极管连接所述充电电源端,栅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的连接点,漏极连接所述电池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过压保护的电动汽车蓄电池监控系统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充电电流检测模块采用霍尔传感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过压保护的电动汽车蓄电池监控系统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PWM驱动器的芯片型号为IR4427。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过压保护的电动汽车蓄电池监控系统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放电电流检测模块采用霍尔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日(无锡)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新日(无锡)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585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自动收线功能的充电桩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一体式直流充电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