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辆外壳和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97234.0 | 申请日: | 2018-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849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9 |
发明(设计)人: | 石井守;大関透;小泽修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斯巴鲁 |
主分类号: | B62D25/00 | 分类号: | B62D25/00;B62D2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 代理人: | 杨敏;金玉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外壳 车体侧部 本实用新型 分割线 后侧窗 车顶 车辆后方 上下方向 后车门 末端部 施力 视野 延伸 恶化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外壳(1)和车辆,该车辆外壳(1)具备:C柱(13),在后车门的后方连接车顶与车体侧部;D柱(11),在C柱(13)的后方连接车顶后端与车体侧部后端;以及后侧窗(12),位于C柱(13)与D柱(11)之间,后侧窗(12)与车体侧部之间的第一分割线(121)至少从C柱(13)的柱底朝向车辆后方并且朝向车辆上方延伸,第一分割线(121)的使D柱(11)变得最细的最末端部(1211)位于D柱(11)的上下方向上中央的位置。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抑制在对柱的端部施力时力矩的增大,并且能够抑制视野过度恶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领域,涉及一种车辆外壳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根据现有技术的车辆外壳1’通常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的车辆外壳1’包括连接车辆的车顶与车体并确保车体刚性的多个柱(例如图1中的D柱11’等),为了提高柱的强度,通常将柱进行加粗,但由于柱变粗会使得窗玻璃的面积变小,因此乘客的视野变差。
另一方面,对于粗细均匀的柱而言,在柱承受因受到冲击等造成的外力时,由于结合强度高导致柱的上端部和下端部的力矩变大,而柱的中央部的力矩相对较小。因此,将柱的粗细设置为大致均匀也并不合理。
因此,需要针对以上问题,对现有的车辆外壳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外壳,该车辆外壳具备:C柱,在后车门的后方连接车顶与车体侧部;D柱,在上述C柱的后方连接车顶后端与车体侧部后端;以及后侧窗,位于上述C柱与上述D柱之间。其中,上述后侧窗与车体侧部之间的第一分割线至少从上述C柱的柱底朝向车辆后方并且朝向车辆上方延伸,上述第一分割线的使上述D柱变得最细的最末端部位于上述D柱的上下方向上中央的位置。
其中,上述后侧窗与车顶之间的第二分割线可以至少从上述C柱的柱顶朝向车辆后方并且朝向车辆下方延伸,并与上述第一分割线的最末端部汇聚。
其中,上述车辆外壳还可以具备特征线,上述特征线从上述最末端部起以与上述第一分割线分隔开的方式随着上述第一分割线延伸。
其中,上述车辆外壳还可以具备:前门窗,设置于车辆前门;A柱,位于上述前门窗的前方,用于连接车顶与车体侧部;后门窗,设置于车辆后门;以及B柱,位于上述前门窗与后门窗之间,用于连接车顶与车体侧部。
其中,上述车辆外壳还可以具备特征线,上述特征线从上述最末端部起以与上述第一分割线和第三分割线分隔开的方式依次随着上述第一分割线和第三分割线延伸。其中,上述第三分割线是上述后门窗的下部与上述车辆后门之间的分割线。
其中,上述车辆外壳还可以具备特征线,上述特征线从上述最末端部起以与上述第一分割线、第三分割线和第四分割线分隔开的方式依次随着上述第一分割线、上述第三分割线和上述第四分割线延伸。其中,上述第三分割线是上述后门窗的下部与上述车辆后门之间的分割线,上述第四分割线是上述前门窗的下部与上述车辆前门之间的分割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备上述车辆外壳的车辆。
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外壳,能够抑制在对柱的端部施力时力矩的增大,并且能够抑制视野过度恶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现有技术的车辆外壳1’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车辆外壳1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车辆外壳1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的车辆外壳1中的A-A方向上的截面示意图。
符号说明
1 车辆外壳
11 D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斯巴鲁,未经株式会社斯巴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972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轮式锚杆台车底盘
- 下一篇:汽车前端中立柱及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