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缸发动机气门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35984.8 | 申请日: | 2018-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058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5 |
发明(设计)人: | 王冶芳;柯春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鑫悦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L3/20 | 分类号: | F01L3/20;F01L3/24 |
代理公司: | 南京常青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86 | 代理人: | 黄胡生 |
地址: | 224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第一保护筒 气门 第二保护筒 多缸发动机 气门颈部 气门杆 本实用新型 气门技术 气门盘部 使用寿命 受损结构 依次连接 连接杆 套接 改进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气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缸发动机气门,包括依次连接的气门杆、气门颈部和气门盘部,所述气门颈部与所述气门杆连接处套接有保护筒,所述保护筒包括第一保护筒和第二保护筒,所述第一保护筒与所述气门杆和所述气门颈部的连接处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保护筒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保护筒,所述第二保护筒套接在所述第一保护筒外侧,所述第一保护筒与所述第二保护筒之间设有若干连接杆。本实用新型针对气门易受损结构处进行改进,提供一种使用寿命相对较长的多缸发动机气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气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缸发动机气门。
背景技术
气门作为发动机配气机构中的执行元件,由于其担负的特殊功用和恶劣的工作环境,气门失效时有发生,轻则损及功率,重则机器报废甚至产生恶性事故。B系列发动机以其结构紧凑,马力强劲,性价比高等特点广泛用于军用、民用汽车的发动机。B系列发动机工作时排气门头部承受最高温度达950℃以上,其颈部第二热点的最高温度也在850℃左右,且承受着很大的冲击性交变载荷。发动机工作环境恶劣,工况经常超出设计标准,气门断裂掉头等失效事故时有发生,据统计,因气门失效事故造成外部赔偿额巨大,气门装机后故障率较高、经济损失巨大,从分析柴油机气门工况及其早期断裂的原因机理着手,经走访用户取样调查,对失效残件进行剖析,具体车型不同,使用状况也有较大差异。发动机气门的主要失效形式:A进气门杆上部锁夹槽范围内的疲劳断裂,B进气门在盘杆过渡处多圆弧扩展的疲劳断裂,C进气门在盘杆过渡处的早期疲劳断裂,D排气门在第二热点处的疲劳断裂,E排气门与活塞打顶而在第二热点处的早期疲劳断裂,F进气门杆部弯曲。主要表现为头部体积过大,重量较重,工作时热容量偏高导致第二热点处超温;第二热点处直径太小,机械强度不够;头部向杆部传热距离太长,第二热点处降温不够;颈部强度不够等是造成产品失效的主要原因。
因此,根据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针对气门易受损结构处进行改进,提供一种使用寿命相对较长的多缸发动机气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缸发动机气门,包括依次连接的气门杆、气门颈部和气门盘部,所述气门颈部与所述气门杆连接处套接有保护筒,所述保护筒包括第一保护筒和第二保护筒,所述第一保护筒与所述气门杆和所述气门颈部的连接处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保护筒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保护筒,所述第二保护筒套接在所述第一保护筒外侧,所述第一保护筒与所述第二保护筒之间设有若干连接杆。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相互交错排列在所述第一保护筒与所述第二保护筒之间。
优选的,所述气门颈部包括一端相互连接的直筒部和弹簧钢锥面连接部,所述直筒部的另一端与所述气门杆连接,所述弹簧钢锥面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气门盘部连接,所述直筒部与所述弹簧钢锥面连接部一体成型。
优选的,所述气门杆的上端沿圆周方向设有锁夹槽,所述锁夹槽的顶端为弧形圆角。
优选的,所述气门杆靠近所述弧形圆角的一端设有弹簧腔,所述弹簧腔内设有压簧。
优选的,所述压簧一端固定在所述弹簧腔内,所述压簧另一端设置在所述锁夹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在气门杆与气门颈部的连接处设有保护筒,第一保护筒用于增加气门杆与气门颈部连接处的厚度,增强强度,第二保护筒与第一保护筒之间形成夹腔,由于宽度较细,因此当本实用新型运动时,形成的气流的较大,可以加快散热速度;
2、连接杆加强第一保护筒与第二保护筒之间的连接关系;
3、弹簧钢锥面连接部可以使气门盘部与气门颈部连接处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分担气门盘部受到的挤压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鑫悦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鑫悦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3598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