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主动悬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96858.6 | 申请日: | 2018-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089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吴乙万;陈正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G17/015 | 分类号: | B60G17/015;B62D35/00;B60T1/16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陈章霖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前翼板 尾翼 主动悬架 车桥 攻角 翼板 本实用新型 对称设置 中轴线 车体 车辆安全性 车体后部 车体前部 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力发生器 下摆臂 下端 车轮 灵活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主动悬架装置,该装置包括两个前翼板、两个尾翼和四个车桥翼板,每个前翼板分别通过一前翼板攻角调节机构设于车体前部的下端,两个前翼板以车体中轴线对称设置,每个尾翼分别通过一尾翼攻角调节机构设于车体后部上,两个尾翼以车体中轴线对称设置,每个车桥翼板分别通过一车桥翼板攻角调节机构设于一车轮的下摆臂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主动悬架的力发生器的作用力不一定大小相等,不一定方向相反,其调节方式更加灵活,具有结构简单、大大提高车辆安全性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主动悬架装置。
背景技术
悬架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车架(或承载式车身)与车桥(或车轮)之间一切传力装置的总称,其主要功能是把路面作用于车轮上的垂直反力(支撑力)、纵向反力(驱动力和制动力)和侧向反力以及这些反力形成的力矩传递到车架(或承载式车身)上,缓冲来自不平地面给车体传递的冲击载荷,衰减各种动载荷引起的车体振动。悬架对汽车的行驶平顺性、乘坐舒适性以及操纵稳定性等多种使用性能都有很大影响。
按悬架的工作原理不同,分为被动悬架、半主动悬架和主动悬架三种。目前,汽车上普遍采用被动悬架。但随着汽车速度的提高,对汽车悬架的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由于被动悬架的结构和主要参数不能随着汽车行驶速度和路面条件自动调节,如果悬架刚度大,则路面颠簸感明显,舒适性下降;悬架刚度小,则操纵稳定性变差。然而,主动悬架系统可根据汽车运动状态、路面状况以及载荷等参数变化,对悬架的刚度和阻尼进行动态自适应调节,使悬架系统始终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因此,近年来主动悬架迅速发展。
主动悬架是在被动悬架系统(弹性元件、减振器、导向装置)中附加一个可控制作用力的装置,其通常由执行机构、检测系统、控制系统和能源系统四部分组成。一般力发生器或者转矩发生器为液压缸、气缸、伺服电动机和电磁阀等。目前主动悬架系统主要有主动油气悬架、主动空气悬架和主动液力悬架三种类型。
这三种主动悬架存在以下不足:
一、结构和控制复杂;
二、硬件要求高、耗能大和成本高;
三、增加整车质量和成本;
四、传统主动悬架的力发生器的作用力必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主动悬架装置,该主动悬架的力发生器的作用力不一定大小相等,不一定方向相反,其调节方式更加灵活,具有结构简单、大大提高车辆安全性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主动悬架装置,包括两个前翼板、两个尾翼和四个车桥翼板,每个前翼板分别通过一前翼板攻角调节机构设于车体前部的下端,两个前翼板以车体中轴线对称设置,每个尾翼分别通过一尾翼攻角调节机构设于车体后部上,两个尾翼以车体中轴线对称设置,每个车桥翼板分别通过一车桥翼板攻角调节机构设于一车轮的下摆臂上;
所述尾翼攻角调节机构包括两个辅助支撑杆、第一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和基座,所述基座水平设置在车体后部上,每个辅助支撑杆的一端均与基座的前侧边铰接,每个辅助支撑杆的另一端均与尾翼的前侧边铰接,两个辅助支撑杆平行设置,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固定端与基座的中部铰接,第一电动推杆的伸缩端与尾翼的后侧边铰接,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固定端与基座的后侧边铰接,第二电动推杆的伸缩端与第一电动推杆的杆身铰接。
所述前翼板攻角调节机构包括前翼板转轴、前翼板齿轮组和前翼板伺服电机,所述前翼板通过前翼板转轴与车体前部的下端铰接,所述前翼板转轴的末端通过前翼板齿轮组与前翼板伺服电机连接,所述前翼板伺服电机设于车体前部的下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968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滑板式半挂车悬架系统
- 下一篇:车辆稳定杆衬套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