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胃内定位释药微丸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86368.5 | 申请日: | 2018-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320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7 |
发明(设计)人: | 史彦斌;陈娜娜;刘映前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9/52 | 分类号: | A61K9/52;A61K31/122;A61K31/337;A61K31/365;A61K47/36;A61K47/38;A61K4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30000 甘肃省兰***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定位 释药微丸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胃内定位释药微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1)制备胶束混悬液:将模板分子、普朗尼克F127和吐温80溶于无水乙醇,减压除去溶剂后,用壳聚糖HCl溶液复悬,冷冻干燥得胶束,将冷冻干燥胶束加入到HCl溶液中,使胶束充分分散,得到胶束混悬液;所述模板分子为在胃肠道中难溶性药物或在小肠特定部位具有选择性吸收的药物;
(2)制备羧甲基纤维素钠混悬液:将羧甲基纤维素钠加入HCl溶液中,充分分散得到羧甲基纤维素钠混悬液;
(3)离子交联法:将步骤(2)制备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混悬液和步骤(1)制备的胶束混悬液混合,得到混合混悬液,加入碳酸氢钠搅拌一段时间,然后将上述混合混悬液缓慢滴入氯化铝水溶液,形成多孔微丸,过滤洗涤后,低温烘干,得到胃内定位释药微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模板分子、普朗尼克F127和吐温80的用量比为:1.5:100-140:2-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复悬是采用超声10-20min进行复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羧甲基纤维素钠混悬液的浓度为1%-2%,所述百分比的单位为g/m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羧甲基纤维素钠混悬液和胶束混悬液的体积比为5:1-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羧甲基纤维素钠混悬液和胶束混悬液的体积比为5: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碳酸氢钠的加入量为混合混悬液的10mg/ml。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低温烘干为在25℃下缓慢烘干。
9.一种胃内定位释药微丸,其是应用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大学,未经兰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8636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