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副车架安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72210.8 | 申请日: | 2018-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126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柳世浩;金容圭;宋时哲;姜承玟;朴成植;崔锡镐;金苔显;南基城;李民帝;朴相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三进精工(株);(株)星宇HITECH |
主分类号: | B62D21/15 | 分类号: | B62D21/15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王锦阳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架 安装 结构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副车架安装结构。具体地,所述副车架安装结构包括:外管,其安装在车身上;以及内管,其插入并且联接到所述外管并且当预定大小或更大的冲击载荷传递到所述内管时,所述内管从外管脱离。防转动结构防止内管与外管之间的相对转动。副车架紧固至内管以通过外管支撑车身,从而通过副车架稳定地支撑车身,并且在碰撞期间将副车架从车身脱离。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8年7月12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10-2018-0080849的优先权及权益,该申请的全部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副车架安装结构,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当预定大小或更大的冲击载荷传递至副车架时使得副车架从车身分离的副车架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通常,车辆的副车架安装在车身的下部,具体是车身的纵梁的下部以支撑发动机、变速器等等,并且底盘部件安装在副车架上并由副车架支撑。当在车辆碰撞期间冲击载荷从车身传递到副车架时,副车架适当地从车身脱离,以防止发动机、变速器等被推向车辆的内部,从而改善车辆乘客的碰撞安全性。
根据在先技术,当副车架安装在车身上并且预定大小或更大的冲击载荷传递到副车架安装衬套的时候,在衬套脱离时副车架从车身分离,或者当预定大小或更大的冲击载荷传递到副车架安装螺栓的时候,在副车架安装螺栓安装在车身上的部分从车身脱离时副车架从车身分离。然而,根据在先技术的衬套的脱离结构或副车架安装螺栓的脱离结构的缺点在于成本增加并且发生车体的部分损坏。
公开于本部分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加深对发明背景的理解,因此其可以包含并不构成在本国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副车架安装结构,当预定大小或更大的冲击载荷传递到车身的副车架部分时,所述副车架安装结构能够通过使副车架从车身分离来改善碰撞安全性,所述副车架安装结构可以普遍应用而不用考虑车辆类型,并且减少成本且不会造成对车身的损坏。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提供一种副车架安装结构,可以包括:外管,其安装在车身上;内管,其插入并且联接到所述外管并且当预定大小或更大的冲击载荷传递到所述内管时,所述内管从外管脱离;以及防转动结构,其防止内管与外管之间的相对转动,其中,副车架可以紧固至内管以通过外管支撑车身。
所述防转动结构可以包括:防转动联接部,其具有在所述外管的内周表面上形成的多边形形状;以及螺母部,其形成为在所述内管的外周表面上的多边形形状,以联接到所述防转动联接部。所述外管可以包括:管体,其中形成有从所述管体的第一侧向管体的第二侧穿透的孔;并且所述防转动联接部在所述管体的内周表面上形成。所述内管可以包括:管体,其中形成有从所述管体的第一侧向管体的第二侧穿透的孔;螺母部,其形成在管体的外周表面上并且形成为与所述外管的防转动联接部对应的多边形形状。所述外管和所述内管的每一个多边形形状可以为六边形形状。
所述的副车架安装结构可以进一步包括:临界载荷脱离结构,所述临界载荷脱离结构在预定大小或更大的载荷施加至内管时使内管从外管脱离。所述临界载荷脱离结构可以包括:倾斜支撑部,其在所述外管上形成;以及卡合部,其在所述内管上形成以被强制地扩径并且与所述倾斜支撑部紧密接触。
所述外管可以包括:管体,其中形成有从所述管体的第一侧向管体的第二侧穿透的孔;所述倾斜支撑部在所述管体的上部形成;所述防转动联接部形成在所述管体的下部。所述内管可以包括:管体,其中形成有从所述管体的第一侧向管体的第二侧穿透的孔;所述螺母部形成在所述管体的下部;所述卡合部形成在所述管体的上部。
所述内管的外周表面可以包括聚合物涂层。切口槽或一个或多个切口部可以在所述螺母部的外表面形成。所述卡合部的厚度可以小于所述螺母部的厚度。穿过所述副车架的组装螺栓可以紧固到所述内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三进精工(株);(株)星宇HITECH,未经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三进精工(株);(株)星宇HITECH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722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架结构
- 下一篇:一种一体式汽车挡泥板及挡泥板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