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Android智能手机的汽车事故自动救援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368190.7 | 申请日: | 2018-11-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786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 发明(设计)人: | 曾洁;刘少伟;邹娟;曾奕哲;郭永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0R21/013 | 分类号: | B60R21/013;B60R25/40 |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姜玉蓉;李洪福 |
| 地址: | 116028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android 智能手机 汽车 事故 自动 救援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Android智能手机的汽车事故自动救援系统,具体包括:碰撞检测单元、主电源检测单元、安全气囊状态监测单元、主控单元、车载定位单元、车载蓝牙、备用电源及其启动电路、汽车防盗单元、4G通信模块、Wi‑Fi Direct通信模块、手环式心率监测单元、安卓系统智能手机。硬件设计包括备用电源及其启动电路设计、蓝牙通信模块电路设计、4G通信模块设计、Wi‑Fi Direct模块电路设计;软件流程包括正常行驶及停车流程、碰撞发生处理流程、基于ASIL事故等级判定流程、车体防盗远程报警流程。本发明的自动救援系统拥有事故自动救援功能,车辆停放位置记录功能以及车体防盗远程报警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Android智能手机的汽车事故自动救援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加快,汽车销量锐增,汽车产生的事故日益增多。由官方调查可知,行车较为稀少的路段内,行车速度是城内行驶速度的数倍,这也加大了事故的发生几率和致残程度,如果车祸发生在人迹罕至无人帮助的地点,例如夜间的城乡街道,偏僻小路或者车流量极少的高速公路路段。车内人员因撞击昏迷或者因车祸致车体变形,车上人员被卡在车内无法行动,导致无法报警寻求援助时,当事人会很有可能会付出生命代价。本发明可以通过智能手机软件自动的对医院,保险公司和自行设定的紧急联系人发送事故地点信息和求助信息。当我们忘记车辆停靠地点时,可以通过本发明的智能手机软件查看最后一次停留位置,及时快速地找到自己的车辆,避免遗忘停车地点而给车主造成的出行不便又或者是高昂的停车费用。对警方所公布的车内盗窃案件调查整理后可知,很大比重的失窃案件并不是因为车辆的报警系统没能被触发,而是车主没能获取车辆的报警声音,例如居住的楼层过高,或是周围噪声过大,掩盖了车辆的报警声音。本发明可以完成远程车体报警。
发明内容
根据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Android智能手机的汽车事故自动救援系统,具体包括:碰撞检测单元、主电源检测单元、安全气囊状态监测单元、主控单元、车载定位单元、车载蓝牙、备用电源及其启动电路、汽车防盗单元、4G通信模块、Wi-FiDirect通信模块、手环式心率监测单元、安卓系统智能手机。硬件设计包括备用电源及其启动电路设计、蓝牙通信模块电路设计、4G通信模块设计、Wi-Fi Direct模块电路设计;软件流程包括正常行驶及停车流程、碰撞发生处理流程、基于ASIL事故等级判定流程、车体防盗远程报警流程。本发明的自动救援系统拥有事故自动救援功能,车辆停放位置记录功能以及车体防盗远程报警功能。
所述备用电源及其启动电路以主电源检测为基础,考虑碰撞对车载供电电瓶产生不可逆损坏,同时提供熄火后短时间供电实现车辆停靠位置记录和车体防盗远程报警功能,具体启动方法为:主电源经7805芯片将12V电转换为5V接入主控I/O引脚(IRN),一旦主电源失效,主控由电容短时间供电,进入中断拉高I/O引脚(COM),导通三极管,激活继电器完成备用电源切换,当车体发出防盗报警时,拉高三极管基极,导通三极管,完成备用电源启动;
所述碰撞检测包括加速度传感器,检测车辆在行车过程中的加速度信息,同时包括烟雾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分别与主控单元的I/O口连接,检测碰撞后是否发生火情;
所述车载定位单元为车载GPS定位,通过CAN总线通信与主控进行数据交互;
所述安全气囊状态监测单元对安全气囊触发接口进行电平值采样,监测安全气囊触发状态;
所述车载蓝牙为全双工透传工作模式,与手环式心率监测单元通信,接收心率数值;
所述4G模块通过LTE对手机发送车体报警信息,通过CAN总线通信与主控进行数据交互;
所述Wi-Fi Direct通信模块与智能手机通信,手机接收碰撞报警信息及车辆停靠位置信息,通过CAN总线通信与主控进行数据交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交通大学,未经大连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681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