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退火制备1000MPa级高延性钢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51314.0 | 申请日: | 2018-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952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1 |
发明(设计)人: | 许云波;顾兴利;彭飞;王源;卢兵;李佳彧;刘训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C21D1/26 | 分类号: | C21D1/26;C21D8/02;C22C38/02;C22C38/04;C22C38/12;C22C38/14 |
代理公司: | 沈阳优普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4 | 代理人: | 俞鲁江 |
地址: | 110169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高延性 快速退火 质量百分比 化学组成 连续退火 制备工艺 高强钢 汽车钢 板坯 卷取 冷轧 热轧 加热 冷却 | ||
本发明涉及先进高强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快速退火制备1000MPa级高延性钢的方法。高延性钢的化学组成及其质量百分比为:C:0.18~0.23%,Mn:1.5~2.2%,Si:1.3~1.8%,P:≤0.02%,S:≤0.008%,Nb:0~0.05%,Ti:0~0.1%,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通过制备板坯、加热、热轧、冷却、卷取、冷轧、连续退火的步骤制备而成。本发明可以获得高强度、高强塑积,且制备工艺简单的汽车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先进高强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快速退火制备1000MPa级高延性钢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汽车产业发展迅速,汽车数量急剧增多,与此同时,资源匮乏、能源短缺等问题愈发突出,如何在保证车辆安全性的前提下降低油耗、节约能源成为人们关注的课题。
先进高强钢具有高强度高成型性的特点,不仅可以满足汽车安全性的要求,而且可以通过减薄汽车结构件,达到减轻汽车自重的效果。先进高强钢主要有双相钢(DP,dual-phase)、马氏体钢(MS,MartensiticSteel)、相变诱发塑性钢(TRIP,TransformationInduced Plasticity Steel)和淬火配分钢(Q&P,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等。
其中,DP钢和MS钢能够满足高强度要求,但一般延伸率不足,强塑积不超过20GPa%;新发展的Q&P钢为了在不牺牲强度的前提下得到足够数量的残余奥氏体,目前工业生产依然有诸多问题,要求连续热处理线拥有高速冷却和淬火后快速提温的特殊功能,然而目前的工业生产线大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即使生产线拥有了这样的能力,也会加大控制难度,导致性能不稳定、通卷均匀性差以及与其他产品衔接不顺等问题,从而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TRIP钢作为一种具有相变诱发塑性特点的新型高强度钢板,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好的塑性,是极具潜力的汽车用钢板。传统低碳低合金TRIP钢一般难以达到1000MPa高强度级别,本发明通过调整成分,尤其调整退火工艺,通过短时间退火细化晶粒,同时保留一定量的马氏体共同提高TRIP钢强度,实现TRIP钢高强高塑的性能特点。
在已公开的高强度、高强塑积汽车用钢专利申请中,公开号为CN102312157B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1000MPa级以上冷轧TRIP钢及其制造方法,其主要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C:0.18~0.23%、Si:1.3~1.6%、Mn:2.1~2.3%、Al:0.8~1.2%、P≤0.01%、S≤0.01%、V:0.03~0.09%、Nb:0.03~0.05%,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是一种高铝的铌钒复合添加TRIP钢。连续退火分两段式加热,预热温度为250℃,退火时间较长为85~120s。
公开号为CN1022952996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高延伸率冷轧TRIP钢板及其制备方法。其化学成分中Si含量0.4~1.5wt%,Al含量0.02~0.5wt%,V含量为0~0.5%,Cr含量为0~2%,Mo含量为0~1%。开轧温度≥1100℃,终轧温度为850~950℃,连续退火为长时间30~360s,抗拉强度为780~980MPa。
依据上述专利得到的TRIP钢退火时间长,耗费能源多;且为了使得到的钢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强塑积,需要添加Al、V、Cr、Mo等元素,使得制备成本升高,制备工艺难度加大。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快速退火制备1000MPa级高延性钢的方法,以获得高强度、高强塑积,且制备工艺简单的汽车钢。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快速退火制备1000MPa级高延性钢的方法,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1)按照化学组成及其质量百分比制备板坯;
(2)加热,将所述板坯加热到1200~1280℃,保温1~4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未经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513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