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β-N-甲氨基-L-丙氨酸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10957.0 | 申请日: | 2018-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694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徐红岩;董建海;袁伟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化(上海)新药研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231/12 | 分类号: | C07C231/12;C07C233/47;C07C269/04;C07C271/22;C12P13/02;C07C227/20;C07C229/26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东良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113 | 代理人: | 张劲风 |
地址: | 20023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氨基 丙氨酸 制备 方法 | ||
1.一种β-N-甲氨基-L-丙氨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2-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 N-甲基苄胺和甲醛水溶液,室温搅拌反应,加水淬灭反应,乙酸乙酯萃取,有机相依次用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饱和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得中间体1:2-乙酰氨基2-[苄基(甲基氨基)甲基]丙二酸二乙酯,无色油状物,直接下一步反应;
(2):将中间体1溶于乙醇,加入由无机金属碱和水配成的溶液,搅拌加热回流反应,冷却后,反应液用乙酸乙酯洗涤后,用稀盐酸酸化,浓缩至干得中间体2:2-乙酰氨基-3-[苄基(甲基氨基)]丙酸,直接下一步反应;
(3):将中间体2溶于甲醇与水的混合体系中,加入钯炭和二碳酸二叔丁酯,通入氢气,升温加压反应,检测反应完全,冷却至室温,过滤,滤液浓缩后,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机相依次用水和饱和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得粗品,粗品用硅胶层析分离得到中间体3:2-乙酰氨基-3-[叔丁氧羰基(甲基氨基)]丙酸;
(4):中间体3溶于去离子水,用氢氧化钠水溶液调pH至弱碱性,加热加入L-酰基转氨酶,保持温度搅拌反应,冷却至室温后用稀盐酸酸化,然后用乙酸乙酯洗涤,水相用氢氧化钠水溶液调弱碱性,加入二碳酸二叔丁酯和丙酮,室温搅拌反应后用稀盐酸酸化,然后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机相依次用水和饱和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得中间体4:(S)-3-[叔丁氧羰基(甲基氨基)]-2-(叔丁氧羰基)丙酸,直接下一步反应;
(5):将中间体4溶于二氧六环,加入氯化氢-二氧六环溶液,搅拌反应,加乙酸乙酯稀释;过滤,粗品加入乙酸乙酯打浆洗涤二次,过滤烘干,得到最终产物β-N-甲氨基-L-丙氨酸;反应式如下:
。
2.根据权利1所述的一种β-N-甲氨基-L-丙氨酸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用2-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和N-甲基苄胺摩尔比1:1~1:1.1,甲醛水溶液质量百分浓度37%,加入量为1.3 eq。
3.根据权利1所述的一种β-N-甲氨基-L-丙氨酸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用反应的反应条件为室温搅拌反应,时间为4~10小时。
4.根据权利1所述的一种β-N-甲氨基-L-丙氨酸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用的无机金属碱选自氢氧化锂、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4所述的一种β-N-甲氨基-L-丙氨酸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用的无机金属碱为氢氧化钠,用量为1~2eq。
6.根据权利1所述的一种β-N-甲氨基-L-丙氨酸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反应10~20小时;用1N稀盐酸酸化至pH= 4。
7.根据权利1所述的一种β-N-甲氨基-L-丙氨酸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用的催化剂为钯炭,钯质量百分含量为5~10%。
8.根据权利1所述的一种β-N-甲氨基-L-丙氨酸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反应5~6小时,反应温度20~80℃,反应压力0.1~4MPa。
9.根据权利1所述的一种β-N-甲氨基-L-丙氨酸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用L-酰基转氨酶量为中间体3重量百分比3~6%,二碳酸二叔丁酯量为0.5 ~0.7 eq。
10.根据权利1所述的一种β-N-甲氨基-L-丙氨酸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间体3溶于去离子水,用1N氢氧化钠水溶液调pH至7.5~8,36~38℃加入L-酰基转氨酶维持温度反应20~40小时,所述稀盐酸酸化为1N稀盐酸酸化至pH=4,水相用1N氢氧化钠水溶液调pH=8,加入二碳酸二叔丁酯和丙酮室温搅拌反应4 小时后用1N稀盐酸酸化至pH=4。
11.根据权利1所述的一种β-N-甲氨基-L-丙氨酸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所用氯化氢-二氧六环溶液的浓度为3~8N,反应时间为4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化(上海)新药研发有限公司,未经康化(上海)新药研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1095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