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导热表面改性石墨烯薄膜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281243.1 | 申请日: | 2018-10-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544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 发明(设计)人: | 闵永刚;刘屹东;简凌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新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衢州烯金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3C17/42 | 分类号: | C03C17/4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底 薄膜 氧化石墨烯 凝固液 制备 水分散液涂布 改性石墨烯 浸入 导热表面 分散液 烘干 重复 取出 氧化石墨烯薄膜 导热 纳米金属粉末 碳纳米管粉末 高机械性能 石墨烯薄膜 石墨烯片层 表面改性 表面纳米 导热连接 导热系数 复合薄膜 厚度可控 金属粉末 碳纳米管 共价键 离子键 自组装 键能 交联 堆积 掺杂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导热表面改性石墨烯薄膜的制备方法,先将氧化石墨烯水分散液涂布到基底上,将分散液的基底浸入凝固液中,随后取出基底进行烘干,再重复将氧化石墨烯水分散液涂布到基底上,浸入凝固液中,再取出烘干重复此过程,最后将纳米金属粉末和碳纳米管粉末分散液掺杂到表面,根据需要获得相应层数的薄膜;此过程使得氧化石墨烯上的基团与凝固液中的基团自发形成共价键或离子键,迅速交联自组装,将原本自然堆积的石墨烯片层利用键能连在一起,并且由于其表面纳米级金属粉末和碳纳米管的加入,使得石墨烯薄膜在上下两面导热连接,导致Z方向上的导热系数大大提高,从而得到高效导热的表面改性氧化石墨烯薄膜,而重复过程使得薄膜的性能与厚度可控。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所得复合薄膜具有高机械性能,并且可以实现大量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墨烯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导热表面改性石墨烯薄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石墨烯是一种二维平面单原子层厚度六方排列的碳原子所构成的物质,其具有高的电荷迁移率,高机械强度,高表面积等优异的性能,在薄膜太阳能电池、平板显示电极、电容器、鲤电以及涂层机械强度增强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石墨烯薄膜的制备方法中以气相沉积法和氧化还原法最为常见,所得到的石墨烯薄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以及机械强度;目前石墨烯薄膜的应用在复合薄膜方面相对广泛,如氧化石墨烯和聚乙烯醇(PVA)等高分子聚合物复合以及与离子液体复合形成薄膜,这些都是氧化石墨烯复合薄膜的主要研究方向,但是还是拘泥于借助高分子材料本身良好的性能进行共混制备,并没有涉及利用少量的小分子形成共价键加强石墨烯层与层间的作用力这一点入手,而且这些复合形成的都是单层石墨烯复合薄膜,使得石墨烯薄膜良好的机械性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而碳纳米管的表面加入可以在氧化石墨烯薄膜两面中形成Z方向的导热网络结构,金属粉末则是帮助碳纳米管之间更好的导热连接,形成更加整体的导热通路,进而达到进一步提升导热系数。
发明内容
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高效导热表面改性石墨烯薄膜的制备方法,使得氧化石墨烯上的基团与凝固液中的基团自发形成共价键或离子键以及在内部形成导热网络,进而迅速交联自组装,将原本自然堆积的石墨烯片层利用键能连在一起:所得高效导热的复合氧化石墨烯薄膜具有高机械性能,且操作简单、成本低廉。
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导热表面改性石墨烯薄膜的制备方法,先将氧化石墨烯水分散液涂布到基底上,将带有分散液的基底浸入凝固液中,随后取出基底进行烘干,即可得到单层自组装的复合氧化石墨烯薄膜,在附有复合薄膜的基底上涂布分散液,重复浸入烘干涂布,最后在表面加入纳米金属粉末和碳纳米管分散液,即可得到多层自组装的高效导热表面改性氧化石墨烯复合薄膜;
其中,氧化石墨烯水或纳米级金属粉末/碳纳米管的分散液是将各组分通过超声分散混合于蒸榴水中得到,所述凝固液的溶质为离子液体、胺类或无机盐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氧化石墨烯水混合分散液的浓度为1~15mg/mL。
进一步地,所述基底为玻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醋或硅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凝固液的浓度为0.1~20mg/mL。
进一步地,所述凝固液的溶剂为水、烷烃、醇或卤化烃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离子液体为卜丁基3-甲基咪唑(L)乳酸盐、1,2- 乙二胺三氟甲磺酸盐或1,2-乙二胺硝酸盐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胺类为氨水、对苯二胺、联苯二胺、1,2-乙二胺、 1,4-丁二胺、1,6-己二胺或1,8-辛二胺中的二种。
进一步地,所述无机盐为氧化钙或氧化铁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烘干温度为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新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衢州烯金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新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衢州烯金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812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