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复位骨科微创手术器械及其操作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275632.3 | 申请日: | 2018-10-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675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 发明(设计)人: | 孙建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建松 |
| 主分类号: | A61B17/00 | 分类号: | A61B17/00;A61B17/80;A61B17/86;A61B17/9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4515 浙江省桐乡***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位 骨科 手术器械 及其 操作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复位骨科微创手术器械及其操作方法,其器械包含:基准贴、定位导板(1)、定位钻(2)、内固定螺钉(3)、主固定板(4)、固定螺栓(5);其利用各个组件的使用,达到骨骼自复位、手术微创的目的,缩短病人手术时间、减小了手术创伤、减少感染几率、减轻病人痛苦、减少病人身体辐射;其利用主固定板(4)可以植入病人皮下的特性,进一步减少感染几率;其利用主固定板(4)长度可调的特性,达到骨折断端持续牵引的目的,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其利用各个组件之间的相互配合,降低了手术操作的难度,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同时也降低了手术对医生的技能要求,使更多的基层医院能开展此类手术,有益于“看病难”问题的解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和它们的使用方法,并且更具体地,涉及骨科微创手术器械和方法。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手术中,医生一般是在病人身体表面开设较大创口,以使直接目视手术部位的解剖结构,以便于后续手术的操作及进行。此种手术方式虽然使用广泛,但其依然具有一定缺陷,具体来说,开设较大创口,即会增加病人痛苦,术中费用昂贵,术中还易增加创口感染的几率,术后则使得病人身体残留创口疤痕而影响身体美观。
为此,现阶段,则推崇出一种新的手术方式,即微创手术,其主要是通过特定的手术器械和技术而使医生在无需对病人身体开设较大创口而施行的一种手术,其优点在于,创口较小及能减轻病人痛苦。
但是,对于骨科手术,由于不能直接目视骨骼手术部位,医生则依然需要在病人身体表面开设一定尺寸创口,并将与所需要使用的手术器械自病人身体表面创口伸入病人身体内部来完成,因病人骨骼的位置一般较深,故而,使得前期在病人身体表面所开设的创口也较大,手术时间也比较长,如此,则使得病人产生痛苦不可避免,且因相应创口尺寸较大,也使得增加感染的几率,并且,在骨科手术骨骼复位和内固定物放置过程中,需要反复用到C型臂X线机照射定位,使得会对病人身体产生辐射,使得有害病人身体健康。
藉此,针对现状,设计出一种自复位骨科微创手术器械及其操作方法,以使创口面小、能减轻病人痛苦、减少创口感染几率,缩短病人手术时间及使得减少病人身体辐射等,则是非常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自复位骨科微创手术器械及其操作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复位骨科微创手术器械,其包含:基准贴、定位导板(1)、定位钻(2)、内固定螺钉(3)、主固定板(4)、固定螺栓(5)。
下面对以上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手术前,使基准贴贴于手术部位体表并用皮肤记号笔沿基准贴边缘画上标记,通过CT扫描等手段三维重建获得手术部位含基准贴的三维影像,移除基准贴,利用对三维影像的目标骨骼复位、逆复位处理,制作手术所需的定位导板及确定主固定板(4)与内固定螺钉(3)的选择;手术时,定位导板(1)固定于手术部位体表且局部边缘与沿基准贴所画的线吻合,定位钻(2)通过定位导板的导向管孔在骨骼上打孔,当所有内固定螺钉孔都打完时,将定位导板(1)撤出,内固定螺钉(3)头端沿定位钻(2)所打的孔固定于骨骼上,(当主固定板(4)安装的位置是皮下时,将主固定板(4)植入皮下相应位置),主固定板(4)固定于内固定螺钉(3)尾端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建松,未经孙建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756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封堵管道的截流气囊
- 下一篇:一体化家居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