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DNA编码化合物库合成中酶链反应的T4 DNA连接酶缓冲液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87566.4 | 申请日: | 2018-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397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吴阿亮;舒启胜;安玉龙;杨琪;袁堂蜜;龚平秀;袁友浪;张在红;李科;裴增飞;陈雯婷;蒯乐天;杨洪芳;彭宣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无锡生基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P19/34 | 分类号: | C12P19/34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11 | 代理人: | 郑权 |
地址: | 20013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dna 编码 化合物 合成 中酶链 反应 t4 连接酶 缓冲液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三种用于DNA编码化合物库构建中的T4 DNA连接酶缓冲液,1)无DTT的10X T4 DNA连接酶缓冲液,2)无Tris的2X T4 DNA连接酶缓冲液,3)无Tris,无DTT的2X T4 DNA连接酶缓冲液。本发明还公开上述三种T4 DNA连接酶缓冲液的应用。本发明提供的缓冲液及其应用,克服了现有缓冲液酶链反应后残留成分对下一步化学反应带来不利影响的缺陷,缩短了DNA编码化合物库的合成周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化学领域,涉及3种用于DNA编码化合物库合成中酶链反应的T4DNA连接酶缓冲液的配制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美国Scripps研究院的Sydney Brenner和Richard Lerner教授于1992年提出了DNA编码化合物文库(DNA Encoded Library,简称DEL)的合成与筛选的概念(参考文献:Proc.Natl.Acad.Sci.,1992,89,5381,专利:US5573905),该方法通过将一个有机小分子试剂与一段独特序列的DNA在分子水平进行连接(即对小分子试剂进行DNA标记),利用组合化学的“组合-拆分”策略通过两个至多个循环快速地构建数量巨大的化合物库,该化合物库中每一个化合物都由不同有机小分子试剂残基组成,并由相应的唯一碱基序列的DNA标识,将极少量的DNA编码化合物库与靶标进行亲和筛选,与靶标没有吸附的化合物库分子先被洗掉,留下的与靶标有吸附的化合物库分子再洗脱下来,这时得到的化合物库分子浓度很低,常规手段难以分析和识别,但是通过DNA独有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Reaction,简称PCR)可以把得到的与靶标有吸附的化合物库分子中的DNA部分进行复制扩增直至得到的DNA量可以被DNA测序仪识别,测序后的数据再通过构建DNA编码化合物文库时创建的有机小分子试剂与每个具体DNA碱基序列之间的关系表来解码,进而找到可以识别具有潜在活性分子相对应的具体化合物对应的有机小分子试剂,我们再通过传统的有机合成方法把这些有机小分子试剂组合在一起得到筛选的目标分子,再检测并确认其对靶标的生理活性。
DNA编码化合物库的构建方法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以美国Ensemble公司为主利用DNA模板技术得到的DNA导向分子库(DNA-Templated Chemical Library Synthesis,简称DTCL),第二种是以美国GSK公司,X-Chem公司和国内的成都先导公司为主利用DNA标记技术得到的DNA记录分子库(DNA-Recorded Chemical Library,简称DRCL),第三种是以瑞士Philogen公司为主基于片段的药物设计(Fragment-based drug discovery,简称FBDD)技术得到的编码自组装分子库(Encoded Self-Assembling Chemical Libraries,简称ESAC),目前工业上被大量运用的构建DNA编码化合物库的方法主要是第二种,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更低,能更快速地利用组合化学方法得到含有海量的化合物的DNA编码化合物库。
除了DNA起始片段(详见本公司发明专利申请号:201711263372.3,201711318894.9)外,需要有大量的DNA标签和可以按照一定顺序进行反应的有机小分子试剂。DNA标签的编码可以通过一定的计算机程序来获得,再通过DNA合成仪得到具体的DNA碱基序列的引物(详见本公司发明专利申请号:201711247220.4);有机小分子试剂的获得,可以使用一定的计算机程序来对获得的试剂清单进行筛选得到自己想要的试剂(详见本公司发明专利申请号:201810378969.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无锡生基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无锡生基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875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