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75679.2 | 申请日: | 2018-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936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有马哲宽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21/16 | 分类号: | B60R21/16;B60R21/205;B60R21/237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刘建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囊 装置 | ||
本发明的方案提供一种能够在双重构造的气囊袋体的下部形成与障碍物对应的凹入部的气囊装置(20)。气囊装置(20)具备通过从充气机(26)产生的气体而膨胀展开的气囊袋体(25)。气囊袋体具备内囊(35)和外囊(36)。内囊通过从充气机供给的气体而膨胀展开。外囊覆盖内囊,且经由连通孔与内囊连通。外囊在从内囊经由连通孔向外囊供给气体而膨胀展开后的状态下,在外囊的下部具有凹入部(81)。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囊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气囊装置,例如,已知有气囊袋体以折叠后的状态收纳于仪表板中的处于乘客座椅的车身前方的收纳部的气囊装置。该气囊装置在车辆碰撞时向气囊袋体供给气体,从而使气囊袋体朝向乘客座椅上的乘客膨胀展开,来约束乘客。
例如,考虑到幼儿用座椅以朝向车辆后方的状态安装于乘客座椅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幼儿用座椅的靠背(以下,称为障碍物)存在于仪表板的车身后方的附近。需要即使在像这样在仪表板的车身后方的附近存在障碍物的情况下也能使气囊袋体顺畅地膨胀展开。或者,需要即使在气囊袋体接触到障碍物的情况下也能抑制对气囊袋体的冲击。此外,需要即使在气囊袋体膨胀展开后也使气囊袋体的形状稳定。
作为其对策,已知有在膨胀展开后的气囊袋体的下表面形成有袋状的凹坑(以下,成为凹入部)的气囊装置。根据该气囊装置,通过在凹入部收容障碍物,能够使气囊袋体顺畅地膨胀展开。或者,在气囊袋体与障碍物接触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对气囊袋体的冲击。此外,能够使膨胀展开后的气囊袋体的形状稳定(例如,参照日本国特开2002-160600号公报)。
在气囊装置之中,存在气囊袋体利用内囊和外囊形成为双重构造的气囊装置。通过将气囊袋体形成为双重构造,能够在例如与乘客对置的部位形成袋状的约束部。
具体而言,在外囊中的与乘客对置的部位形成开口部,利用内囊封堵开口部的底部,从而利用开口部的周壁部和内囊来形成袋状的约束部。
像这样,通过在与乘客对置的部位形成袋状的约束部,能够利用袋状的约束部将乘客约束为更加稳定的状态。
在该气囊装置中,也需要与日本国特开2002-160600号公报的气囊装置同样地,在双重构造的气囊袋体的下部形成与障碍物对应的凹入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方案提供一种能够在双重构造的气囊袋体的下部形成与障碍物对应的凹入部的气囊装置。
本发明的一方案是保护乘客的气囊装置,其具备通过从充气机产生的气体而膨胀展开的气囊袋体,所述气囊袋体具备:内囊,其通过从所述充气机供给的所述气体而膨胀展开;以及外囊,其覆盖所述内囊,且经由连通孔与所述内囊连通,所述外囊具有凹入部,该凹入部在从所述内囊经由所述连通孔向所述外囊供给所述气体而所述外囊膨胀展开后的状态下,形成于所述外囊的下部。
像这样,利用内囊和外囊将气囊袋体形成为双重构造。
此外,在使气囊袋体膨胀展开后的状态下,在外囊的下部形成凹入部。即,能够在双重构造的气囊袋体的下部形成与障碍物对应的凹入部。
能够在外囊的下部的厚度尺寸的范围内任意调整凹入部的深度尺寸。由此,能够良好地确保内囊和外囊的设计的自由度。
另外,凹入部由周侧壁和底部形成。通过将底部连结于周侧壁,能够利用周侧壁及底部确保使凹入部的形状稳定的状态。由此,在使气囊袋体膨胀展开了时,能够提高气囊袋体的形状的稳定性。
在外囊的下部(即,气囊袋体的下部)形成有凹入部,而且提高气囊袋体的形状的稳定性,从而能够将障碍物良好地收容于凹入部。
由此,能够使气囊袋体顺畅地膨胀展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7567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调式皮卡防翻架
- 下一篇:汽车车体及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