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速溶茶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35469.0 | 申请日: | 2018-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980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雷攀登;甘卓亭;刘亚芹;周汉琛;佘新松;王辉;姚婷;黄建琴;陶卫平;丁勇;王思强;袁旺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黄山学院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A23F3/12;A23F3/08;A23F3/18;A23F3/22;A23F3/32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8 | 代理人: | 王挺;柯凯敏 |
地址: | 230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速溶茶 制备 低温喷雾干燥 茶叶深加工 茶叶提取物 风味物质 口感风味 物料制备 苦涩味 提取液 茶味 缓解 保留 制作 | ||
本发明属于茶叶深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速溶茶的制备方法。本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原料的制备;2)、提取物料制备;3)、提取液制备;4)、低温喷雾干燥;得到速溶茶片。本发明可在确保速溶茶制备效率的同时,制作出具备极佳口感风味的速溶茶,不仅速溶茶中的苦涩味得以缓解,茶味更好,同时还可将茶叶提取物的营养和风味物质得到最大程度的保留。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叶深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速溶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速溶茶又名可溶茶、结晶茶、茶精等,是以成品茶、半成品茶、茶叶副产品或鲜叶为原料,经浸提、净化、浓缩、干燥所制成的一种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固体茶饮料,具有冲水即溶和浓淡易于调节等特点。速溶茶既方便饮用,又可用于制备茶叶饼干、蛋糕、乳精等,近年来其生产和消费发展迅速。然而,口感欠佳和营养结构稳定性差,是速溶茶目前最大的弊端所在,原因在于以下几点:其一,浓缩通常分为反渗透浓缩和真空浓缩,茶叶提取液在反渗透浓缩过程中,会导致部分小分子物质从淡水端流失,使浓缩后的有效成份含量降低;而在真空浓缩过程中,茶多酚氧化和部分香气成分挥发,又会极大的影响成品的口感。其二,在过滤过程中,超滤会拦截或去除部分可溶性糖和可溶性果胶等物质,这也是目前速溶茶茶味寡淡和难以真正满足饮茶者的口感要求的原因之一。其三,受目前的加工工艺所限,用鲜叶加工的速溶茶产品,往往带有鲜叶本身的青味,且难以去除,这也极大的影响了速溶茶成品的口感和风味。最后,当用成品茶作为原料时,由于需要经过高温提取步骤,不仅因二次高温使得成品茶中原有的风味成分损失或破坏较多,同时口感更差。是否能够研发出一种具备极佳口感风味的新型速溶茶,从而在有效避免速溶茶中的苦涩味以及确保茶味的同时,还能将茶叶提取物的营养和风味物质得到最大程度的保留,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近年来所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便捷高效的速溶茶的制备方法,其在确保速溶茶制备效率的同时,可制作出具备极佳口感风味的速溶茶,不仅速溶茶中的苦涩味得以缓解,茶味更好,同时还可将茶叶提取物的营养和风味物质得到最大程度的保留,最终提升了速溶茶在高温冲泡时营养结构的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速溶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的制备:
a、取茶树鲜叶,先于室内摊放5~6h,杀青,随后摊凉回潮1h,之后再揉捻20min,再于30℃且相对湿度≥80%的环境下闷黄6~8h,经干燥步骤后形成茶叶原料A;
b、取茶树鲜叶,先于室内摊放5~6h,热风萎凋或日光萎凋,之后再揉捻60min,再于30℃且相对湿度≥90%的环境下发酵1h,经干燥步骤后形成茶叶原料B;
c、取白化茶树品种的鲜叶,先于室内摊放1~2h,之后杀青,再摊凉回潮1h,再后揉捻20min,经干燥步骤后形成茶叶原料C;
2)、提取物料制备:
以茶叶原料C作底料,按照设定比例,加入茶叶原料A和茶叶原料B中的一种或者将茶叶原料A和茶叶原料B全部加入,混合均匀后制得提取物料;
3)、提取液制备:
将提取物料以总料液比1∶15的方式进行沸水提取,经抽后再离心,获得提取液;
4)、低温喷雾干燥:
对上述提取液进行低温喷雾干燥,得到速溶茶粉;
5)、制粒与压片:
对得到的速溶茶粉,进行湿法制粒,然后低温烘干、压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黄山学院,未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黄山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354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兰花香型的古茶树绿茶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便于红茶烘干的加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