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自动对中转向架的高速列车车厢悬挂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22207.0 | 申请日: | 2018-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780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钟志华;周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德先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F5/02 | 分类号: | B61F5/02;B61F5/22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王一琦 |
地址: | 2000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承重 承重台 主轴架 活动架部件 车厢横梁 承重轮 两组 高速列车车厢 活动连杆机构 承重轨道 导向轨道 减震组件 悬挂系统 自动对中 限位座 中心轴 转向架 高速列车 垂直伸缩 对称中心 高速行驶 滚动接触 活动连接 水平转动 转动连接 转动支承 导向轮 地连接 滚动 | ||
本发明涉及高速列车技术领域的一种带自动对中转向架的高速列车车厢悬挂系统,包括车厢横梁、承重台、中心轴、承重限位座、承重主轴架、承重轮、承重轨道、活动架部件、导向轨道、减震组件以及可垂直伸缩的活动连杆机构;承重台的对称中心通过中心轴水平转动地连接在车厢横梁底侧,承重限位座固定在车厢横梁上且设置为承重台的转动支承;承重轮设有两组且分别转动连接在承重主轴架的左右端,两组承重轮分别在两个承重轨道上滚动;活动架部件安装在承重主轴架下侧,活动架部件设置两组分别与两个导向轨道滚动接触的导向轮;承重台通过活动连杆机构、减震组件与承重主轴架活动连接。能够在高速行驶中保持良好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速列车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带自动对中转向架的高速列车车厢悬挂系统。
背景技术
悬挂系统是高速列车上重要的部件之一,能够缓冲由轨道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并衰减由此引起的震动,以保证汽车能平稳地行驶。
目前,高速列车的悬挂系统技术已经成熟,但是,面对全新的轮轨关系,传统悬挂系统并不能很好地适应全新的轮轨关系,需要进一步得到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自动对中转向架的高速列车车厢悬挂系统,能够在高速行驶中保持良好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带自动对中转向架的高速列车车厢悬挂系统,包括车厢横梁、承重台、中心轴、承重限位座、承重主轴架、承重轮、承重轨道、活动架部件、导向轨道、可在垂直方向伸缩变形的减震组件以及可垂直伸缩的活动连杆机构,其中所述承重轨道、导向轨道均设置为两条;
所述车厢横梁固接车厢地板底部,所述承重台为对称结构,所述承重台的对称中心通过中心轴水平转动地连接在车厢横梁底侧,所述承重限位座固定在车厢横梁上且设置为承重台的转动支承;
所述承重轮设有两组且分别转动连接在承重主轴架的左右端,两组承重轮分别在两个承重轨道上滚动;
所述活动架部件安装在承重主轴架下侧,所述活动架部件设置两组分别与两个导向轨道滚动接触的导向轮;
所述承重台通过活动连杆机构、减震组件与承重主轴架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连杆机构包括两组中心连杆组,两组中心连杆组以中心轴为准左右镜像对称布置且靠近中心轴,每组中心连杆组包括两个沿车厢长度方向排列的子级中心连杆单元组,每个子级中心连杆单元组均可进行纵向活动,每一个子级中心连杆单元组均包括两个上中心连杆、两个下中心连杆、一个中心横连杆,两个上中心连杆活动安装在承重台下侧且构成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两个下中心连杆活动安装在承重主轴架上且构成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两个上中心连杆和两个下中心连杆相互铰接并形成两个分别与中心横连杆两端相铰接的铰点。
进一步地,每组中心连杆组还包括两个中连加强杆,所述中连加强杆的两端部均活动连接上中心连杆与下中心连杆所形成的铰点。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连杆机构包括两组以车厢中心线为准左右镜像布置的侧向连杆组,每组侧向连杆组均由两个相对布置的、可纵向活动的子级侧向连杆组组成,每个子级侧向连杆组包括两个可形成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的上侧连杆,还包括两个可形成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的下侧连杆,每组侧向连杆组包括一个侧横连杆,所述上侧连杆与承重台相铰接,所述下侧连杆与承重主轴架相铰接,两个上侧连杆与两个下侧连杆分别铰接并形成两个分别与侧横连杆两端相铰接的铰点。
进一步地,所述上中心连杆和下中心连杆所形成的活动轨迹面与上侧连杆和下侧连杆所形成的活动轨迹面相互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承重限位座设有限位槽,所述承重台的边缘处于限位槽内,所述承重台的边缘下侧与限位槽壁面之间留有自由间隙且在该间隙处设置有若干保持滚珠,所有保持滚珠以中心轴为准圆弧状排列,且所述承重台的边缘下侧与限位槽壁面均设有与保持滚珠滚动配合的弧形凹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德先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同济大学;德先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222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集成式动力转向架
- 下一篇:一种轨道交通车辆、转向架及其牵引悬挂复合机构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