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过数据迭代减小测量数据误差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95077.6 | 申请日: | 2018-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896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张军;何香颖;侯雨舟 | 申请(专利权)人: | 晓智未来(成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7/80 | 分类号: | G06T7/80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曾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郫***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过 数据 减小 测量 误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数据迭代减小测量数据误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首先采用双目测距设备通过视差测距法测量固定点A与目标标记点B之间的间距,并得到深度图,其中所述双目测距设备的中心点C与固定点A共面,且所述中心点C与固定点A之间的间距值固定;2)通过该双目测距设备对多种厚度的标准件进行拍摄得到测试深度图,根据所有测试深度图建立厚度值Dk与固定点A点在深度图中的坐标(ik,jk)的梯度对照表;3)再使用该双目测距设备拍摄目标并得到目标深度图,并根据建立的梯度对照表进行多次迭代得到精确的厚度值。本发明的算法可以用来减小误差,通过预先建立的标准的梯度对照表作为参照,并通过多次迭代方法获得更加精准的厚度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X射线成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过数据迭代减小测量数据误差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常常采用双目测距设备对固定目标进行测距,并通过视差法来进行距离计算,主要流程包括相机标定、双目校正、双目匹配和计算深度信息。首先摄像头由于光学透镜的特性使得成像存在着径向畸变,可由三个参数k1,k2,k3确定;由于装配方面的误差,传感器与光学镜头之间并非完全平行,因此成像存在切向畸变,可由两个参数p1,p2确定。单个摄像头的定标主要是计算出摄像头的内参(焦距f和成像原点cX,cy、五个畸变参数(一般只需要计算出k1,k2,p1,p2,对于鱼眼镜头等径向畸变特别大的才需要计算k3))以及外参(标定物的世界坐标)。而双目摄像头定标不仅要得出每个摄像头的内部参数,还需要通过标定来测量两个摄像头之间的相对位置(即右摄像头相对于左摄像头的旋转矩阵R、平移向量t)。
而双目校正是根据摄像头定标后获得的单目内参数据(焦距、成像原点、畸变系数)和双目相对位置关系(旋转矩阵和平移向量),分别对左右视图进行消除畸变和行对准,使得左右视图的成像原点坐标一致、两摄像头光轴平行、左右成像平面共面、对极线行对齐。这样一幅图像上任意一点与其在另一幅图像上的对应点就必然具有相同的行号,只需在该行进行一维搜索即可匹配到对应点。而双目匹配的作用是把同一场景在左右视图上对应的像点匹配起来,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得到视差图。得到视差数据,最后通过对极几何,即可算出真实物体到左右相机光心所在平面的垂直距离图,称之为深度图。
该技术中的大部分计算过程和数据处理过程可直接通过opencv软件来实现,而该技术现在主要还是运用在一些特定场景中。在一些使用场景下,该设备是用来辅助测量其他设备的间距值从而辅助其他设备调整间距正常运行。这种使用场景一般是将双目测距设备单独设置在其他设备一侧且所述的双目测距设备需要与被测固定端点共面,从而检测目标点所在平面与被测固定端点之间的垂直距离。但这种使用场景下,通常所述双目测距设备一般是检测该双目测距设备中心点在深度图中垂直投影的点的深度信息,虽然双目测距设备的中心点与被测固定端点共面的,但双目测距设备的中心点与被测固定端点之间具有一定间距,导致两个端点在同一深度图中垂直对应的点的坐标不一致,从而导致其深度信息不一致,存在误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双目测距设备辅助测距时因与被测固定端点之间存在一定间距则无法准确测量被测端点到目标点之间的间距信息,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数据迭代的方法减小测量数据误差的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通过数据迭代减小测量数据误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采用双目测距设备通过视差测距法测量固定点A与目标标记点B之间的间距,并得到深度图,其中所述双目测距设备的中心点C与固定点A共面,且所述中心点C与固定点A之间的间距值固定;
S2.通过该双目测距设备对多种厚度的标准件进行拍摄得到测试深度图,根据所有测试深度图建立厚度值Dk与固定点A点在深度图中的坐标(ik,jk)的梯度对照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晓智未来(成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晓智未来(成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950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